[發明專利]一種作為OLED摻雜材料的含硼有機化合物及有機發光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1660.6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3158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明(設計)人: | 龐羽佳;曹旭東;李崇;張兆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5/02 | 分類號: | C07F5/02;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1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作為 oled 摻雜 材料 有機化合物 有機 發光 器件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作為OLED摻雜材料的含硼有機化合物及有機發光器件,屬于半導體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化合物的結構如通式(I)所示: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高熒光量子產率,具有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分子熱穩定性,以及具有合適的HOMO和LUMO能級,作為OLED發光器件的發光層材料中的摻雜材料使用時,器件壽命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本發明含硼有機化合物作為發光層摻雜材料使器件具有良好的光電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作為OLED摻雜材料的含硼有機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機發光器件。
背景技術
傳統熒光摻雜材料受限于早期的技術,只能利用電激發形成的25%單線態激子發光,器件的內量子效率較低(最高為25%),外量子效率普遍低于5%,與磷光器件的效率還有很大差距。磷光材料由于重原子中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增強了系間竄越,可以有效利用電激發形成的單線態激子和三線態激子發光,使器件的內量子效率達100%。但多數磷光材料價格昂貴,材料穩定性較差,色純度較差,器件效率滾落嚴重等問題限制了其在OLED的應用。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對顯色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光材料除了高效、穩定,也需要更窄的半峰寬以提升器件發光色純度。熒光摻雜材料可通過分子工程,實現高熒光量子、窄半峰寬,藍色熒光摻雜材料已獲得階段性突破,硼類材料半峰寬可降低至30nm以下;而人眼更為敏感的綠光區域,研究主要集中在磷光摻雜材料,但其發光峰形難以通過簡單方法縮窄,因此為滿足更高的顯色標準,研究窄半峰寬的高效綠色熒光摻雜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如CN107793441A中,公開了一種含硼綠色發光材料;2020年有課題組在Angew.Chem.Int.Ed.上發表文章,報道了一種窄半峰寬,高發光量子效率,純凈的含硼綠光摻雜材料。
另外,TADF敏化熒光技術(TSF)將TADF材料與熒光摻雜材料相結合,利用TADF材料作為激子敏化媒介,將電激發形成的三線態激子轉變為單線態激子,通過單線態激子長程能量傳遞將能量傳遞給熒光摻雜材料,同樣可以達到100%的器件內量子效率,該技術能彌補熒光摻雜材料激子利用率不足的缺點,有效發揮熒光摻雜材料高熒光量子產率、高器件穩定性、高色純度及價廉的特點,在OLEDs應用上具有廣闊前景。
具有共振結構的硼類化合物更容易實現窄半峰寬發光,該類材料應用于TADF敏化熒光技術中,可以實現高效率、窄半峰寬發射的器件制備。如CN 107507921 A和CN110492006A中,公開了以最低單線態和最低三線態能級差小于等于0.2eV的TADF材料為主體,含硼類材料為摻雜的發光層組合技術;CN 110492005 A和CN 110492009A中公開以激基復合物為主體,含硼類材料為摻雜的發光層組合方案;均能實現與磷光媲美的效率、相對較窄的半峰寬。因此,開發基于窄半峰寬硼類發光材料的TADF敏化熒光技術,在面向BT.2020顯示指標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及強勁的潛力。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申請人提供了一種作為OLED摻雜材料的含硼有機化合物。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高熒光量子產率,用作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光層摻雜材料,可顯著提升器件的壽命。
本發明提供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作為OLED摻雜材料的含硼有機化合物,所述含硼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表示為可連接或不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166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