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1575.X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43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毛霖;楊洋;秦福初;荊黎;伍靈;倪明;馬若霞;余夏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分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關旭穎 |
| 地址: | 401122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硫 廢水 煙氣 余熱 濃縮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方法及裝置。本發明的方法包括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和濃縮液的固液分離,處理后的脫硫廢水可進入后續系統進行固化處理,最終實現脫硫廢水的零排放。具體地,本發明的方法包括:脫硫廢水進入濃縮單元進行煙氣蒸發濃縮;濃縮單元產生的濃縮液進入調質單元以調節濃縮液的pH;調質后的濃縮液進入旋流單元進行初步固液分離后,其中頂流進入澄清單元并且底流排出旋流單元;頂流在澄清單元內分離為污泥和上清液,其中污泥回流到調質單元并且上清液進入到過濾單元;上清液在過濾單元內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清液。本發明的方法可實現脫硫廢水的高效濃縮和固液分離,以及廢水減量和濃縮液的固液分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廢水治理領域,具體涉及煙氣濕法脫硫所產生的脫硫廢水的濃縮及固液分離處理。
背景技術
石灰石-石膏法濕法脫硫具有脫硫效率高、投資和運行成本低的優點,因而被廣泛地應用到煙氣脫硫中。但是該方法在脫硫過程中會產生具有較大污染性的脫硫廢水,直接排放該廢水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因此脫硫廢水零排放處理逐漸成為了行業的發展趨勢。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其中煙氣余熱濃縮技術由于投資和運行成本低而成為了現階段脫硫廢水零排放市場的熱門技術。例如專利號CN208762185U和CN108275744A均介紹了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技術。然而,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技術在處理脫硫廢水過程中會產生高固含量、高鹽含量、低pH、高腐蝕性的濃縮液,在脫硫廢水的零排放處理過程中往往需要對濃縮液進行固液分離以滿足后續的廢水處理要求。現階段這種濃縮液的固液分離的主要處理方式如下:濃縮液采用壓濾機進行分離,分離出的濃縮液進行噴霧蒸發,分離出的固體作為泥餅另做處理。這樣的處理方法具有如下缺點:首先,壓濾設備價格較高,安裝的土建量大,投資成本較高;其次,壓濾機需要操作人員長期值守,勞動強度大,人力成本高;再次,由于濃縮液的含鹽量高、腐蝕性強,壓濾機在運行過程中故障率較高;最后,壓濾裝置所產生的泥餅也難以消化處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方法,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引入旋流器輔助進行煙氣余熱濃縮工藝中產生的濃縮液的固液分離。以解決現有脫硫廢水煙氣余熱濃縮工藝中濃縮液固液分離裝置投資成本高、運行故障率高、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脫硫廢水的煙氣余熱濃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脫硫廢水進入濃縮單元進行煙氣蒸發濃縮,
(2)濃縮單元產生的濃縮液進入調質單元以調節濃縮液的pH,
(3)調質后的濃縮液進入旋流單元進行初步固液分離,其中頂流進入澄清單元并且底流排出旋流單元,
(4)頂流在澄清單元內分離為污泥和上清液,其中污泥從澄清單元底部回流到調質單元并且上清液進入過濾單元,并且
(5)上清液在過濾單元內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清液。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濃縮單元中將脫硫廢水霧化并且利用煙氣余熱將霧化的脫硫廢水加熱蒸發并濃縮以產生濃縮液。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脫硫廢水的固含量為1至5重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濃縮單元產生的濃縮液的固含量為10至20重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濃縮單元包括煙氣濃縮塔。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調質單元中加入調質藥劑以將濃縮液從酸性(pH<4)調節到中性或弱堿性(pH=6~8),以提升固液分離效率,降低濃縮液對設備的腐蝕作用。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調質藥劑為碳酸鈣或氫氧化鈣。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濃縮液在調質單元中的停留時間為0.5至2.0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分公司,未經國家電投集團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分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157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