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0815.4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428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廖信軍;劉厥強;李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井岡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A23K50/75 | 分類號: | A23K50/75;A23K10/12;A23K10/26;A23K10/37;A23K20/163;A23K20/189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34300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魚類 下腳料 豆粕 混合 發酵 蛋白飼料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蛋白飼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魚類下腳料、豆粕和干口蘑渣分別粉碎、過篩、混合得到物料混合物,調節含水量后加入混合菌種培養液獲得發酵基料,然后加入多種酶進行厭氧發酵獲得發酵飼料,干燥、粉碎后獲得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本發明制備得到的蛋白飼料蛋白質含量最高達到57.24%,用本發明獲得的蛋白飼料能夠有效的提高禽類腸道酶活力,用于飼喂禽類時其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6.4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蛋白飼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蛋白飼料是指自然含水率低于45%,干物質中粗纖維又低于18%,而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達到或超過20%的豆類、餅粕類、魚粉等均劃歸蛋白飼料。蛋白飼料蛋白含量高,富含各種氨基酸,營養豐富,利于飼養動物的吸收利用,此外,這類飼料還有一種特殊的營養作用,即含有一種未知的生長因子,它能促進動物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不同程度地刺激生長和繁殖,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
但是隨著對于蛋白飼料市場需求,生產蛋白飼料的豆類,魚粉等原料匱乏,人們尋求使用成本低廉的魚類下腳料和豆粕制備蛋白飼料,但是制備得到的蛋白飼料蛋白質含量低,用于飼喂禽類時消化吸收率低,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魚類下腳料、豆粕和干口蘑渣分別粉碎后過40-60目篩,然后混合攪拌均勻,獲得物料混合物;
所述魚類下腳料、豆粕與干口蘑渣混合質量比為:2-3:2:1;
S2,在S1中獲得的物料混合物中加水至含水率為56%-63%,攪拌均勻后鋪開晾置3-4h,然后加入混合菌種培養液獲得發酵基料;
所述物料混合物和混合菌種培養液質量比為:200-400:1-2;
所述混合菌種培養液為乳酸菌培養液、雙歧桿菌培養液和釀酒酵母培養液的混合液,且所述乳酸菌培養液、雙歧桿菌培養液和釀酒酵母培養液的混合體積比為3-5:1:1;
S3,將所述發酵基料于25-35℃的密閉環境下發酵12-24h后進行攪拌、散熱、通氣,然后加入低聚木糖、陳皮粉、纖維素酶、脂肪酶、蛋白酶,再次攪拌均勻后在密閉環境下繼續發酵24-48h,獲得發酵飼料;
所述低聚木糖、陳皮粉和S2中物料混合物的混合質量比為0.5-1:0.5:1:300;
所述纖維素酶、脂肪酶、蛋白酶和低聚木糖質量比為1:1:2:10-20;
S4,將S3得到的發酵飼料干燥、粉碎后獲得魚類下腳料和豆粕混合發酵的蛋白飼料。
優選的,S2中,所述乳酸菌培養液具體制備過程為:接種乳酸菌菌種至新鮮的MRS固體培養基上活化,于35℃下培養1-2天,培養出單菌落后接種于提前配制的MRS液體培養基中,于35℃、120r/min培養12-16h后放大培養獲得乳酸菌培養液。
優選的,S2中,所述雙歧桿菌培養液具體制備過程為:接種雙歧桿菌菌種至新鮮的MRS固體培養基上,于35℃下培養1-2天,培養出單菌落后接種于提前配制的MRS液體培養基中,于35℃、120r/min培養12-16h后放大培養獲得雙歧桿菌培養液。
優選的,S2中,所述釀酒酵母培養液具體制備過程為:接種釀酒酵母菌種至新鮮的PDA固體培養基上活化,于28℃下培養1-2天,培養出單菌落后接種于提前配制的PDA液體培養基中,于28℃、120r/min培養12-16h后放大培養獲得釀酒酵母培養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井岡山大學,未經井岡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08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