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灌區鹽堿農田土壤養分庫容與地力快速提升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40303.8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29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姚榮江;楊勁松;尹春艷;趙舉;李紅強;王相平;謝文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B79/00 | 分類號: | A01B79/00;A01B79/02;A01C21/00;A01G22/00;A01G22/20;A01G22/40;C09K17/32;C09K17/40;C09K10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灌區 鹽堿 農田 土壤 養分 庫容 地力 快速 提升 方法 | ||
一種灌區鹽堿農田土壤養分庫容與地力快速提升方法,在秋收后于鹽堿化農田表層均勻撒施秸稈和木質素纖維,深翻壓埋形成生物質隔層,曬垡越冬;春灌洗鹽,撒施改性沸石、麥飯石、納米零價鐵(nZVI)、AM菌劑和水溶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PAM)的混合物,同時根據土壤質地施入基肥,旋耕覆膜;綠肥單作、綠肥間套作或復種綠肥,翻壓還田,上述步驟定期循環使用。本發明能夠長效消減鹽堿障礙,加速土壤團聚化進程,增加土壤養分保蓄,促進土壤碳庫累積且多過程互饋協同促進。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與生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鹽堿地土壤改良與培肥的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灌區中、重度鹽堿農田土壤養分庫容與地力快速提升方法。
背景技術
以河套灌區為典型代表的引黃灌區是我國北方干旱區次生鹽堿土集中區域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后備土地資源區、生態屏障區和糧棉油生產基地,其合理改良利用對推進我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恢復與重建生態脆弱區、構筑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土壤鹽堿及其次生的結構、養分貧瘠等障礙是制約引黃灌區土地生產力提升與生態恢復的關鍵制約因子。土壤團粒結構是土壤質量以及養分供儲、水肥保蓄等性質的重要指標,而土壤團聚體作為土壤結構的基本單元,其數量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養分、持水性、通透性等能力的高低,因此團聚體數量是判定土壤結構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鹽堿環境下,土壤較高的鹽基離子、堿化度、pH等因素導致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較差且易于崩解,并使得土壤有機碳的物理性保護機制缺失,造成養分損耗嚴重與利用率降低,結構改良和肥力提升更為困難。因此,針對鹽堿農田、林草地的生態治理,研發一種綜合利用工程、生物、種植制度等途徑快速促進土壤大顆粒團聚體形成的方法,對提高鹽堿土的水養容量、提升基礎地力與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與傳統的改良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團聚體形成速度快、培肥周期短、土壤保蓄能力強、養分利用效率高、用地和養地相結合等優勢。
中國專利CN104945191B公開了一種以廢棄平菇菌渣為主配合耐鹽植物成分的用于鹽堿地的土壤培肥改良劑及制備方法,且通過對廢棄菌渣的再利用,更能做到農業廢棄資源的循環使用,達到“資源循環、土壤可持續”的目的。
中國專利CN106612691B公開了一種北方鹽堿地改良和培肥技術,該技術采用該地區大量廢棄的咸性塘泥為原料,通過咸水冰融滲實現土壤洗鹽、快速增肥和結構改善,進而快速提高土地生產力和利用率等。
中國專利CN103238431B公開了一種濱海旱作鹽堿地大麥-玉米輪作系統的控鹽培肥方法,包括灌溉淋鹽造墑、施用有機肥、開墑覆膜播種等步驟,具有重復使用性,可針對每一季作物循環應用,改土培肥效果顯著。
中國專利CN105925270B公開了一種改善鹽堿地肥力的土壤改良劑及其應用,該方法將活性污泥粉體與玉米芯粉體混合后,再在300~500℃的氮氣氣氛下熱解1.5~4h,得到所述土壤改良劑,能有效提高鹽堿地的土壤肥力與營養指標,增加土壤固氮能力。
中國專利CN105036824A公開了一種采用干酪乳桿菌腐解劑的秸稈生物腐熟方法,采用本方法進行腐熟處理的秸稈,陽離子交換量達70cmol/kg以上,在鹽堿地土壤增碳培肥中的應用,可以顯著降低土壤含鹽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
中國專利CN109548448A公開了一種新墾鹽堿地培肥方法,包括自制農家肥、耐鹽堿水稻品種選擇、鹽堿地土壤成分檢測、水稻栽培管理等步驟,針對現有技術中的鹽堿地工程改良方法的不足,就地取材,將農業廢棄物經過與糞便混合發酵腐熟后還田。
從以上知識產權反應的情況來看,目前針對鹽堿障礙和地力貧瘠主要通過直接增加有機物料投入、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等實現土壤增碳培肥,盡管前期使用效果較好,但是用量大、成本高、持續性差,培肥效率低,未見通過土壤管理、生物、種植制度等手段促進團聚體形成而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并進而利用綠肥還田提升土壤養分庫容的綜合方法,以實現鹽堿地長效穩定的障礙消減與地力提升。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030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隔爆水棚水量控制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層FPC板的壓合層偏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