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層油氣藏定向壓裂方法及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40126.3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27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3 |
| 發明(設計)人: | 蔣廷學;路保平;吳春方;王寶峰;劉建坤;李奎為;吳峙穎;劉世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B43/26 | 分類號: | E21B43/26;E21B43/27;E21B33/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 地址: | 1000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深層 油氣藏 定向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深層油氣藏定向壓裂方法及應用。所述方法包括:通過多次暫堵轉向,利用已形成裂縫的誘導應力場及相互疊加原理,改變應力方向,再通過控制轉向角,使得裂縫朝著所需方向延伸,提高裂縫復雜性,擴大裂縫的改造體積。本發明的方法通過控制應力轉變去和轉向角,使得裂縫朝著平行于最大主應力方向延伸,多次暫堵轉向后,形成復雜裂縫,有效提高了產量。對于深層油氣藏形成復雜縫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不需復雜工具和材料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頁巖、砂巖和碳酸鹽巖油氣藏壓裂改造技術領域,進一步地說,是涉及一種深層油氣藏定向壓裂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勘探開發進程的不斷加深,不管是頁巖、砂巖還是碳酸鹽巖,都面臨著埋深更大,應力更大,溫度更高的儲層改造挑戰,在壓裂過程中都面臨著一系列技術難題:(1)隨著埋深的增加,施工過程中井筒摩阻和施工壓力增加,使得施工排量低,無法進行大排量體積壓裂作業;(2)隨著埋深的增加,儲層巖石楊氏模量增加,溫度的增加導致塑性特征增強,使得裂縫起裂壓力大,造縫寬度窄,加砂困難,且砂液比難以提高;(3)構造應力增加,兩向水平應力差增加,裂縫的復雜性及改造體積相對受限;(4)裂縫的導流能力在高閉合應力及塑性嵌入的雙重影響,會快速降低甚至降低到零,使有限的裂縫改造體積也快速降低。因此,深層油氣藏的壓后產量低且遞減快,一般很難有經濟開發效益。
因此,需在原有常規壓裂基礎上,增大裂縫改造體積和導流能力,并使裂縫朝著需要的方向延伸。尤其是碳酸鹽巖油氣藏,有時需要水力裂縫向某個特定方向延伸,以溝通高含油氣的縫洞體;對砂巖油氣藏而言,如水力裂縫的自然延伸方向向砂體變薄或含油氣變差的方向延伸,也需要改變水力裂縫的延伸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壓后油氣產量;對頁巖而言,除了水力裂縫的自然延伸方向外,還需要別的延伸方向的水力裂縫,以增加裂縫的改造體積。因此,不管是砂巖、碳酸鹽巖,還是頁巖,都需要裂縫延伸方向的定向設計技術。
中國專利CN105041287A公開了一種提高低滲致密砂巖油氣井產能的纖維暫堵轉向壓裂方法,其中提出了通過加入纖維進行暫堵轉向的壓裂方法,采用清潔壓裂液作為工作流體,在攜砂液階段加注纖維暫堵劑進行裂縫端部封堵,待裂縫成功轉向壓裂階段施工,并實時監測施工壓力,根據施工壓力變化判斷裂縫是否發生率轉向裂縫。若壓力快速上漲,且上漲壓力大于最大水平主應力與最小水平主應力的應力差,則判斷原裂縫實現了封堵,產生了新的轉向裂縫,可以進行下一步施工,否則繼續混合注入纖維和支撐劑,進行再次封堵。本專利只是提出了一種纖維暫堵劑,對于如何應用誘導應力,如何進行多次暫堵轉向,如何控制應力轉向區和轉向角使裂縫進行定向延伸沒有涉及。
中國專利CN107100607A公開了一種暫堵轉向壓裂方法。通過向地層中泵注高強度水溶性(油溶性)暫堵劑,封堵以往裂縫,迫使流體轉向,壓開新裂縫,使裂縫形態復雜化,主要通過先注入短纖維網,再注入大顆粒暫堵劑及粉末狀暫堵劑。該專利相較其他專利也是采用不同粒徑的暫堵劑進行裂縫轉向,沒有涉及如何利用誘導應力、應力轉向區和轉向角等使裂縫進行定向延伸。
中國專利CN109458168A公開了一種提高砂巖儲層氣井產能的復合暫堵轉向壓裂方法。提供了一種不同于纖維暫堵劑和化學暫堵劑不同的復合暫堵劑,主要有泡沫暫堵劑和纖維暫堵劑組成,其中纖維暫堵劑用量為泡沫暫堵劑質量分數的3‰,該暫堵方法要求最大水平主應力與最小水平主應力的應力差為6~10MPa,儲層微裂縫發育,巖石脆性系數為0.33~0.42,且儲隔層應力差大于6MPa。該專利依然只提到了采用暫堵劑進行暫堵轉向,依然沒有涉及如何利用誘導應力、應力轉向區和轉向角等使裂縫進行定向延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401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