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差動彩色共焦技術(shù)的自由曲面測量裝置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38837.7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7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3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宇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東北電力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24 | 分類號: | G01B11/24;G01B11/00 |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達利專利事務所 22102 | 代理人: | 陳傳林 |
| 地址: | 132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基于 差動 彩色 技術(shù) 自由 曲面 測量 裝置 檢測 方法 | ||
1.基于差動彩色共焦技術(shù)的自由曲面測量裝置,它包括:計算機(18),其特征是,它還包括:彩色光源(1)、A聚焦物鏡(2)、照明小孔陣列板(3)、B聚焦物鏡(4)、A分光棱鏡(5)、彩色物鏡(6)、待測曲面(7)、B分光棱鏡(8)、C聚焦物鏡(9)、A探測小孔陣列板(10)、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D聚焦物鏡(12)、B探測小孔陣列板(13)、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在所述的A探測小孔陣列板(10)后方設置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在所述的B探測小孔陣列板(13)后方設置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所述的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和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分別與計算機(18)電連接;
所述的彩色光源(1)發(fā)出光的傳播方向依次為:A聚焦物鏡(2)、照明小孔陣列板(3)、B聚焦物鏡(4)、A分光棱鏡(5)、彩色物鏡(6),照射在待測曲面(7)上;
在所述的待測曲面(7)上反射的光傳播方向依次為:彩色物鏡(6)、A分光棱鏡(5)、經(jīng)B分光棱鏡(8)透射、C聚焦物鏡(9)、A探測小孔陣列板(10)、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
在所述的待測曲面(7)上反射的光傳播方向依次為:彩色物鏡(6)、A分光棱鏡(5)、經(jīng)B分光棱鏡(8)反射、D聚焦物鏡(12)、B探測小孔陣列板(13)、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動彩色共焦技術(shù)的自由曲面測量裝置,其特征是,它還包括:B壓電陶瓷(17),所述的B壓電陶瓷(17)與待測曲面(7)固連。
3.基于差動彩色共焦技術(shù)的自由曲面檢測方法,其利用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差動彩色共焦技術(shù)的自由曲面測量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驟:
1)搭建光學測量系統(tǒng):
彩色光源(1)發(fā)出光的傳播方向依次為:A聚焦物鏡(2)、照明小孔陣列板(3)、B聚焦物鏡(4)、A分光棱鏡(5)、彩色物鏡(6),照射在標準平面(15)上,在所述的標準平面(15)背面固連A壓電陶瓷(16);
所述標準平面(15)上反射的光傳播方向依次為:彩色物鏡(6)、A分光棱鏡(5)、經(jīng)B分光棱鏡(8)透射、C聚焦物鏡(9)、A探測小孔陣列板(10)、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
所述標準平面(15)上反射的光傳播方向依次為:彩色物鏡(6)、A分光棱鏡(5)、經(jīng)B分光棱鏡(8)反射、D聚焦物鏡(12)、B探測小孔陣列板(13)、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
所述的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和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分別與計算機(18)電連接;
2)打開所述的彩色光源(1),其發(fā)出的光經(jīng)A聚焦物鏡(2)后,照射至照明小孔陣列板(3),所述的照明小孔陣列板(3)將平行光分成若干光束,所述的若干光束經(jīng)B聚焦物鏡(4)、A分光棱鏡(5)后,由彩色物鏡(6)聚焦到標準平面(15)上;
聚焦在所述標準平面(15)上的光反射后,再次經(jīng)過彩色物鏡(6),經(jīng)B分光棱鏡(8)后,分成兩束光,其中一束透射,經(jīng)C聚焦物鏡(9)、A探測小孔陣列板(10)、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另一束反射,經(jīng)D聚焦物鏡(12)、B探測小孔陣列板(13)、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調(diào)整所述A探測小孔陣列板(10)的位置,使所述經(jīng)B分光棱鏡(8)透射的光束,經(jīng)過C聚焦物鏡(9)聚焦至A探測小孔陣列板(10)的小孔上,調(diào)整所述B探測小孔陣列板(13)的位置,使所述經(jīng)B分光棱鏡(8)反射的光束,經(jīng)過D聚焦物鏡(12)聚焦至B探測小孔陣列板(13)的小孔上;
3)沿著B分光棱鏡(8)的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方向,分別平移A探測小孔陣列板(10)和B探測小孔陣列板(13),使得A探測小孔陣列板(10)和B探測小孔陣列板(13)分別位于焦面對稱的前后兩處離焦位置+um和-um處;
4)調(diào)整所述的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的裝調(diào)位置,經(jīng)過所述A探測小孔陣列板(10)的透射光能夠被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全部接收;調(diào)整所述的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的裝調(diào)位置,經(jīng)過所述B探測小孔陣列板(13)的反射光能夠被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全部接收;
5)將A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1)和B面陣彩色光電探測器(14)采集透射光和反射光的離焦R、G、B三色光強信息并送至計算機(18);
6)利用公式
計算出R、G、B三色歸一化差動光強;其中Ir、Ig、Ib為R、G、B三色光強信息,u為軸向坐標信息,ΓR(u)、ΓG(u)、ΓB(u)為R、G、B三色歸一化差動光強;
7)采用A壓電陶瓷(16)等間隔移動標準平面(15),得到R、G、B三色歸一化差動光強與軸向坐標的關(guān)系曲線;
8)R,G,B每一個顏色區(qū)間對應一個獨立的線性響應區(qū)間,分別是AB,BC和CD,三個獨立的線性測量區(qū)間稱為可交替工作的擴展區(qū)間,系統(tǒng)實際工作區(qū)間為AB-BC-CD區(qū)間;當測量面由位置A向位置B運動過程中,AB區(qū)間為工作區(qū)間,而當測量面由位置A運動到B時,系統(tǒng)響應區(qū)間切換到BC區(qū)間,工作原理同AB,CD區(qū)間也是同樣切換,最終系統(tǒng)實際工作區(qū)間為AB-BC-CD線段對應的軸向位移范圍;
通過公式
將步驟7)得到的三個獨立的深度測量區(qū)域組合成一個更大的深度測量范圍,最終得到歸一化差動光強與軸向坐標的關(guān)系曲線;
9)用待測曲面(7)和B壓電陶瓷(17)替換標準平面(15)和A壓電陶瓷(16),在所述的待測曲面(7)背面固連B壓電陶瓷(17),設定靜態(tài)和動態(tài)工作模式,兩種工作模式可自由切換;
靜態(tài)工作模式:指待測曲面(7)保持不動,一次測量待測曲面上所有點的歸一化差動光強,與步驟8)的關(guān)系曲線對比,得到待測曲面的軸向坐標;
動態(tài)工作模式:指采用B壓電陶瓷(17)橫向移動待測曲面,采集多組面數(shù)據(jù)進行拼接,得到更高橫向分辨率的待測曲面的軸向坐標。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東北電力大學,未經(jīng)東北電力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8837.7/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