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8421.5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582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寧勝軍;馬后好;王礦;陳惟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9/04 | 分類號: | B23P1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錦濤 |
| 地址: | 23200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皮帶機 更換 皮帶 方法 | ||
1.一種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拆下皮帶機機頭滾筒處的護欄,溜空皮帶機;
S2、將新皮帶(1)的新皮帶頭抽出,通過緊固結構(4)將新皮帶頭與舊皮帶(2)的舊皮帶頭頭固定連接在一起,啟動皮帶機;
S3、待固定在一起的新皮帶(1)與舊皮帶(2)移動至變坡點位置時,截斷舊皮帶,完成新皮帶的運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結構(4)包括:第一通孔(401)、鋼絲繩(402)、繩卡扣(403),其中,所述新皮帶(1)和舊皮帶(2)的一端相互重疊,所述新皮帶(1)和舊皮帶(2)相互重疊處開設有若干個第一通孔(401),所述鋼絲繩(402)的一端貫穿第一通孔(401)并與繩卡扣(403)固定相連,所述鋼絲繩(402)的另一端貫穿其他鋼絲繩(402)并與繩卡扣(403)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繩卡扣(403)為一個矩形板或者圓形板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繩卡扣(403)的俯視面積大于第一通孔(401)的俯視面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絲繩(402)的直徑為15.5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還運用了滾筒組件(3),所述滾筒組件(3)包括第一滾筒(301)、第二滾筒(302)、第三滾筒(303)、第四滾筒(304)、第五滾筒(305)、第六滾筒(306)、第七滾筒(307)、加密托輥(308),其中,所述第一滾筒(301)、第二滾筒(302)、第三滾筒(303)、第四滾筒(304)、第五滾筒(305)、第六滾筒(306)、第七滾筒(307)、加密托輥(308)均與支架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支架固定于地面上,所述第一滾筒(301)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滾筒(302),所述第二滾筒(302)高度略高于第一滾筒(301),所述第二滾筒(302)遠離第一滾筒(301)的一側偏上方設置有第三滾筒(303),所述第三滾筒(303)靠近第一滾筒(301)的一側上方設置有加密托輥(308);
所述第四滾筒(304)設置于第三滾筒(303)遠離第一滾筒(301)的一側,所述第四滾筒(304)與第六滾筒(306)相平齊設置,且所述第六滾筒(306)設置于第四滾筒(304)遠離第一滾筒(301)的一側,所述第五滾筒(305)設置于第四滾筒(304)遠離第一滾筒(301)的一側下方并與第二滾筒(302)相平齊,所述第六滾筒(306)遠離第一滾筒(301)的一側上方設置有第七滾筒(307);
所述舊皮帶(2)依次經過加密托輥(308)、第一滾筒(301)、第三滾筒(303)、第二滾筒(302)、第五滾筒(305)、第四滾筒(304)、第六滾筒(306)、第七滾筒(307)進行轉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滾筒(301)為卸載滾筒;所述第二滾筒(302)為漲緊滾筒,所述第三滾筒(303)漲緊改向滾筒;所述第四滾筒(304)為驅動改向滾筒;所述第五滾筒(305)為驅動滾筒,所述第六滾筒(306)為拖帶滾筒;所述第七滾筒(307)驅動滾筒。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釘扣皮帶機更換皮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托輥(308)處為變坡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842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