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纖油膏和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7401.6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64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德栓;史晨昱;任振峰;袁航;張蘭云;劉陽;史紅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周口供電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M169/00 | 分類號: | C10M169/00;H01B1/02;H01B1/04;H01B5/08;H01B9/00;C10N30/12;C10N30/08;C10N40/32;C10N50/10;C10N10/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知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發軍 |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纖 油膏 復合 碳纖維 導線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纖油膏和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所述光纖油膏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基礎油65?75%、稠化劑10?20%、防銹劑1?5%、黏附劑0.5?2%、改性納米氮化鋁5?10%和2,6?二叔丁基對甲酚0.1?1%。本發明光纖油膏性能穩定,防止光纖被氧化或者腐蝕,對光纖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路導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光纖油膏和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
背景技術
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是一種既能輸送電能,又兼顧信號傳輸、導線溫度的在線監測、信息交流等功能的新型導線,可精確掌握導線溫度變化曲線和信息交換功能,從而增大輸電線路的容量功能,提高輸電線路運行的可靠性。現有的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運行溫度高(一般120-150℃),輸送電流對光纖單元造成大的影響,為了防止輸送電流對光纖單元的影響,常將光纖單元植入導線內層,光纖單元的光纖松套管內填充光纖油膏,對光纖松套管內的光纖起襯墊作用,還能防止空氣中的潮氣侵蝕光纖。
公開號為CN110211740A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光電復合碳纖維芯導線和生產方法,屬于輸電線路技術領域。該光電復合碳纖維芯導線包括碳纖維芯導線和光纖復合單元,光纖復合單元包括光纖、填充物和保護層,光纖放置在保護層內,光纖和保護層之間通過填充物對光纖進行固定,并將光纖復合單元、碳纖維復合芯棒、鋁線在框式絞線機的過導線絞制的生產方法,絞制成光電復合碳纖維芯導線,該光電復合碳纖維芯導線精確掌握導線溫度變化曲線和信息交換功能,從而增大輸電線路的容量功能,提高輸電線路運行的可靠性。但是,該專利光纖和不銹鋼管之間填充常規光纖油膏,耐熱效果一般,隨溫度變化黏度變化明顯。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纖油膏和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光纖油膏,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基礎油65-75%、稠化劑10-20%、防銹劑1-5%、黏附劑0.5-2%、改性納米氮化鋁5-10%和2,6-二叔丁基對甲酚0.1-1%。
優選地,所述的基礎油為礦物油、二甲基硅油或者聚α-烯烴。
優選地,所述的稠化劑為石蠟、有機膨潤土、氣相二氧化硅和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中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的稠化劑為氣相二氧化硅和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兩者重量比為1:1。
優選地,所述的防銹劑為石油磺酸鋇、石油磺酸鈉和羊毛脂中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的黏附劑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異丁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中一種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的改性納米氮化鋁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納米氮化鋁顆粒和無水乙醇按重量比1:10-30超聲振蕩混合均勻,然后加入納米氮化鋁顆粒重量0.2-0.4倍的硅烷偶聯劑,再次超聲振蕩均勻,最后加熱除去無水乙醇;
(2)將步驟(1)改性得到的氮化鋁顆粒與油酸按用量比1g:10-20mL混合,然后球磨均勻,即得。
優選地,所述的納米氮化鋁顆粒的粒徑為10-50 nm,熱導率為150-300W/m·K。
一種光纖復合碳纖維導線,由碳纖維復合芯、軟鋁圓線和軟鋁型線同心絞合而成,其中一根軟鋁圓線由光纖單元替換,所述的光纖單元包括套設在不銹鋼管內的多根光纖,所述的光纖和不銹鋼管之間還填充上述的光纖油膏。
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周口供電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未經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周口供電公司;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74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