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制備建筑材料的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37336.7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71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馬榆凡;馬朝陽;楊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億源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天成卓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譚春艷 |
| 地址: | 409100 重慶市石柱***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重金屬 污染 土壤 制備 建筑材料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制備建筑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秸稈利用破碎機破碎,然后與煤矸石或煤炭一起加入球磨機中,同時在球磨機中加入廢油,球磨;2)將混合粉料與重金屬污染土壤混合后,加入成球機中制成球形顆粒,在干燥房中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0%;3)將混合物料放入干餾釜中干餾,待干餾至無煙后送入回轉窯中,干餾中產(chǎn)生的氣體引至回轉窯燃燒室作為燃料使用;4)在回轉窯中,在1250?1350℃下煅燒,至顆粒表面液化,煅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揮發(fā)性重金屬通過引發(fā)風機引至玻纖布袋收塵室收集,回轉窯內的窯渣取出冷卻后得到建筑材料。達到變廢為寶、節(jié)能降耗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制備建筑材料的方法,屬于固廢綜合利用領域。
背景技術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包括水葫蘆、速生桉、皇竹草、甜高粱等,含水率高。廢油是指機修、修理廠收集的油料。煤矸石是采煤過程和洗煤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物,是一種在成煤過程中與煤層伴生的一種含碳量較低、比煤堅硬的黑灰色巖石。在煤礦附近,煤矸石堆積成山,不僅占用場地,同時也導致附近水土被污染。重金屬土壤是指土壤被污染或者低品位的無工業(yè)加工價值礦石、廢棄礦石等含有鉛、鋅、銅、鎳、錫、砷、鎘、氟等超過土地污染標準的土壤。這些物質不及時處理應用,將會導致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制備建筑材料的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制備建筑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秸稈利用破碎機破碎,然后與煤矸石或煤炭一起加入球磨機中,同時在球磨機中加入廢油,球磨至80-120目得到混合粉料;
2)將混合粉料與重金屬污染土壤混合后,加入成球機中制成球形顆粒,在干燥房中干燥至含水量小于10%;
3)將混合物料放入干餾釜中,在300-400℃厭氧條件下進行干餾,待干餾至無煙后送入回轉窯中,干餾中產(chǎn)生的氣體引至回轉窯燃燒室作為燃料使用;
4)在回轉窯中,在1250-1350℃下煅燒,至顆粒表面液化,煅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揮發(fā)性重金屬通過引發(fā)風機引至玻纖布袋收塵室收集,回轉窯內的窯渣取出冷卻后得到建筑材料,所述秸稈、廢油、煤矸石或煤炭以及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按照以下重量份數(shù)添加:秸稈50份、廢油5-15份、煤矸石或煤炭10-20份、重金屬污染土壤30-40份。
本發(fā)明將秸稈、廢油、煤矸石、重金屬污染土壤協(xié)同處理,變廢為寶,最終形成輕質建筑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秸稈為水葫蘆、速生桉、皇竹草、甜高粱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方案中:所述球形顆粒的粒徑為0.01-1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廢油為機修廠收集的廢油料。主要是機油。
上述方案中:回轉窯內的窯渣輸送至冷卻室冷卻,冷卻室采用水噴淋冷卻,同時采用風冷,風流動的方向與窯渣輸送的方向相反。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將秸稈、煤矸石、重金屬污染土壤等經(jīng)干餾和回轉窯燒制成輕質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膠凝性),可應用于室外裝飾和代替砂石水泥的砌筑砂漿,達到變廢為寶的效果,在秸稈和煤矸石干餾過程中,可以為回轉窯燃燒提供燃料,達到節(jié)能降耗的效果,最終實現(xiàn)以較小的能耗完成這些廢棄物質的資源化利用,本發(fā)明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解決了固廢處理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億源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重慶億源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733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