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工程監理信息管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7311.7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22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龔忠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南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3/02 | 分類號: | B08B3/02;B08B13/00;B64C39/02;B64D47/08;G06Q10/06;G06Q10/10;G06Q50/08;G16Y10/30;G16Y20/10;G16Y40/10;G16Y40/20;G16Y40/6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博士科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663 | 代理人: | 王洪江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工程 監理 信息管理 方法 | ||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工程監理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工程項目分解為多個不同區域模塊,并對各區域進行編號分割,對不同區域模塊分別指令對應的監理人員;
S2:監理人員在分屬于自己的模塊中進行巡查、判定,對項目進程以及實際質量進行判定,并輸出相應的監理報表;
S3:監理人員在進行巡查、判定期間通過自動跟拍裝置對監理人員活動范圍以及工作內容進行視屏錄制;
S4:審核人員通過對自動跟拍裝置內通過物聯網上傳的視頻以及監理人員提供的監理報表進行審核、比對,雙重確認監理項目的合格性,從而確保監理工作的嚴謹性;
其中S3中所述自動跟拍裝置包括無人機殼體(1)、微處理器(2)和待機倉(3);所述無人機殼體(1)為“十”形內部空腔式結構體;所述無人機殼體(1)“十”字形端部上表面均開設有第一通槽(11);所述第一通槽(11)與無人機殼體(1)內腔導通;所述第一通槽(11)內均通過螺栓固連有電動機(12);所述電動機(12)與微處理器(2)電連接;所述電動機(12)輸出軸向上貫穿無人機殼體(1);所述電動機(12)輸出軸位于無人機殼體(1)外一端均固連有螺旋槳(13);所述無人機殼體(1)遠離螺旋槳(13)一側中部固連有轉動軸(14);所述轉動軸(14)上套接有轉向盤(15);所述轉向盤(15)四邊形設計;所述轉向盤(15)遠離無人機殼體(1)一側斜坡形設計;所述轉向盤(15)斜坡面上均安裝有廣角攝像頭(16);所述無人機殼體(1)四端部遠離螺旋槳(13)一側均固連有支撐桿(17);所述支撐桿(17)上轉動安裝有滑輪(18);所述滑輪(18)均呈圓形分布;所述待機倉(3)為立方形空腔式結構體;所述待機倉(3)內腔上端開口設置;所述待機倉(3)開口端側面開設有對稱設計的第一滑槽(31);所述第一滑槽(31)內通過彈簧彈性連接有滑動桿(32);所述滑動桿(32)上套接有密封板(33);所述待機倉(3)內腔遠離開口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遠離密封板(33)一側固連有均勻分布的電動推桿(41);所述電動推桿(41)靠近密封板(33)一側共同固連有支撐板(42);所述密封板(33)上固連有彈力繩(34);所述彈力繩(34)與支撐板(42)底面固連;所述支撐板(42)圓盤形設計;所述支撐板(42)遠離電動推桿(41)一側向中心塌陷設計;所述待機倉(3)內腔位于第一凹槽(4)上方固連有清洗板(5);所述待機倉(3)環繞第一凹槽(4)開設有儲液腔(51);所述儲液腔(51)內填充有酒精溶液;所述清洗板(5)上固連有均勻排布的噴射管(52);所述噴射管(52)延伸至儲液腔(51)底部;所述第一凹槽(4)內還固連有真空泵(53);所述真空泵(53)抽氣端位于第一凹槽(4)內、出氣端通過導管延伸至噴射管(52)內;所述支撐板(42)上均勻開孔設計;所述待機倉(3)外部一側開設有充電槽(6);所述充電槽(6)內滑動安裝有定位器(61);所述定位器(61)與微處理器(2)網絡信號連接;
所述清洗板(5)圓環形設計;所述清洗板(5)上開設有均勻分布的第二滑槽(54);所述第二滑槽(54)內滑動連接有滑動環(55);所述滑動環(55)內部空腔式結構;所述噴射管(52)延伸至滑動環(55)內腔,并于滑動環(55)內腔開口設計;所述滑動環(55)內腔與真空泵(53)出氣端均導通;所述噴射管(52)均沿清洗板(5)呈圓周傾斜設置;
所述清洗板(5)均圓錐形環狀設計;所述噴射管(52)位于儲液腔(51)內均勻分布;所述第二滑槽(54)底部還固連有增壓管(56);所述增壓管(56)延伸至儲液腔(51)底部;
所述第一凹槽(4)底部開設有均勻分布的第二通槽(7);所述待機倉(3)一側開設有回流槽(71);所述回流槽(71)內安裝有蒸發盒(72);所述第二通槽(7)延伸至蒸發盒(72)上方;所述待機倉(3)位于蒸發盒(72)側壁還開設有均勻分布的導流槽(73);所述導流槽(73)傾斜延伸至儲液腔(51)內設計;所述蒸發盒(72)金屬材料制成;所述蒸發盒(72)側壁固連有均勻分布的換熱片(74);
所述第二通槽(7)“T”形設計;所述第二通槽(7)內通過彈簧彈性連接有彈力桿(75);所述彈力桿(75)延伸至第一凹槽(4)內設計;所述彈力桿(75)位于真空泵(53)頂端共同固連有導流板(76);所述導流板(76)圓弧形設計;所述真空泵(53)抽氣端延伸至導流板(76)圓弧形內側;
所述支撐桿(17)位于滑輪(18)上方還套接有第一磁鐵塊(8);所述支撐板(42)上均鑲嵌有第二磁鐵塊(81);所述第二磁鐵塊(81)上側開設有定位槽(82);所述定位槽(82)與滑輪(18)相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南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南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7311.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