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胺脫硫溶液及其生產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6641.4 | 申請日: | 2020-09-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79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8 |
| 發明(設計)人: | 葉汀;袁斌煒;方旺旺;孫東岳 | 申請(專利權)人: | 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14 | 分類號: | B01D53/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合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37 | 代理人: | 沈自軍 |
| 地址: | 312369 浙江省紹***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脫硫 溶液 及其 生產 方法 應用 | ||
本申請提供一種有機胺脫硫溶液及其生產方法和應用,以質量百分比計,有機胺脫硫溶液中N,N’?二羥乙基哌嗪的含量在40.1%~44%,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含量≤5%;生產方法包括:向哌嗪水溶液中通入環氧乙烷氣體,反應至N,N’?二羥乙基哌嗪含量達到20%時,補加哌嗪以維持體系里哌嗪含量在3~5%,并持續通入環氧乙烷。本申請的生產方法生產的有機胺脫硫溶液中主成分超過40%時,可控制無效成分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含量≤5%,進而顯著提高二氧化硫的吸收率,且相對于復配方法,本申請生產方法的原料易得,成本降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脫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工業脫硫使用的有機胺溶液的生產。
背景技術
哌嗪類脫硫劑是一類非常優秀的脫硫劑,最早是在美國發展起來,US5019361論述含二胺的水溶性鹽脫硫,US4783327開發了哌嗪類衍生物脫硫劑,利用哌嗪的兩個仲胺基吸收解析二氧化硫。
2010年左右,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對N,N’-二羥乙基哌嗪,N-羥乙基哌嗪,N,N’-羥丙基哌嗪的脫硫效果進行了研究,例如,專利CN101721884B開發了烷基哌嗪、羥烷基哌嗪和羥烷基哌嗪酮為主吸收劑的脫硫劑,專利CN106178838B開發了以復合哌嗪有機胺脫硫劑,以N,N’-二羥丙基哌嗪、N,N’-二羥乙基哌嗪、N-羥乙基哌嗪等為主要吸收成分。
但在國內,市場上主要的有機胺類吸收劑還是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為主的,哌嗪系列脫硫劑并沒有得到推廣,歸根結底是由于現在的脫硫劑均采用復配的方法,由于各個有效組成的成本高昂,市場上并不具備競爭力。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有機胺脫硫溶液的生產方法,生產的有機胺脫硫溶液中主成分超過40%時,可控制無效成分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含量≤5%,進而顯著提高二氧化硫的吸收率,且相對于復配方法,本申請生產方法的原料易得,成本降低。
一種有機胺脫硫溶液的生產方法,包括:
向哌嗪水溶液中通入環氧乙烷氣體,反應至N,N’-二羥乙基哌嗪含量達到20%時,補加哌嗪以維持體系里哌嗪含量在3~5%,并持續通入環氧乙烷。
本申請的生產方法中,以哌嗪溶液和環氧乙烷為原料并以一定比例直接反應得到。環氧必須采用氣相進料,氣相分布均勻,可以有效減少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產生;生產過程中持續補加哌嗪,維持反應液中哌嗪的含量在3~5%??刂品磻w系里的可反應的胺基的量,如果不在這個范圍,環氧就會和羥基發生反應,生成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此外,脫硫劑里殘留一些哌嗪能有效提高脫硫劑的脫硫效率。本申請的生產方法,可以控制有機胺脫硫溶液中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含量≤5%,可以達到脫硫劑中各組分的質量分數,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哌嗪類脫硫劑,用于工業煙氣的脫硫處理。
以下還提供了若干可選方式,但并不作為對上述總體方案的額外限定,僅僅是進一步的增補或優選,在沒有技術或邏輯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選方式可單獨針對上述總體方案進行組合,還可以是多個可選方式之間進行組合。
可選的,以質量百分比計,所述有機胺脫硫溶液中N,N’-二羥乙基哌嗪的含量在40.1%~44%;N-羥乙基-N’-羥乙氧乙基哌嗪的含量≤5%。
可選的,哌嗪和環氧乙烷的質量比例為1.04~1.80。
可選的,控制反應體系的反應溫度為30~80℃;反應氮氣壓力為0.02~0.1MPa。
可選的,對哌嗪水溶液進行攪拌下每小時通入占初始哌嗪質量比8~10%的環氧乙烷氣體;通入環氧乙烷氣體3.5~4.5h后向反應體系中補加哌嗪,補加哌嗪的量占初始哌嗪質量比的4~5%;通入環氧乙烷氣體5.5~6.5h后再次向反應體系中補加哌嗪,補加哌嗪的量占初始哌嗪質量比的2~2.5%;通入環氧乙烷氣體7~7.5h停止通入環氧乙烷氣體,并持續保溫2~2.5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64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接料系統
- 下一篇:一種陶瓷電子元件凹版印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