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6543.0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25077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韓愷;史卓鵬;劉繼武;王亞臣;張鑫;張驍健;閆煒煬;馬杰;閆先偉;智生龍;牛園;張嘉;何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西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2 | 分類號: | E02D17/02;E02D17/04;E02D5/7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30021 山西省太***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錨固 中置抗拔圈電塔 基坑 做法 | ||
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公開了一種抗拔圈置于基坑中部并用錨桿加固的方法。先將基坑挖至中部,基坑上段1酌情做護壁,底部釘錨桿2。接著四擴形成抗拔圈3。然后再挖掘基坑下段4。上段h1高2m;抗拔圈高h2為1m,伸入坑壁入深b為1m;下段深h3據所裝電塔設計。減少護壁混凝土用量20%,鋼筋用量12%;施工安全,難度降低;工期短。用于電塔基礎工程。
技術領域
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涉及電力工程施工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錨固抗拔圈置于塔基坑中部的基坑做法。
背景技術
現行電塔基坑的形狀是圓筒形直坑底部有一凸入坑壁的環狀抗拔圈。人工挖坑具有器具簡單、施工方便、振動小、施工快、造價低等優點,工程應用普遍,特別是在交通不便的崎嶇丘陵山區,機械設備難以通達,不得不采用人工挖掘。實踐表明,對于深基坑擴底形成抗拔圈時,已經越來越顯現坑壁坍塌危及工人安全的事故。抗拔圈具有電塔抗拔、塔重支承、塔體抗傾的功能,坑深設計應當全面慮及“抗拔、承重、抗傾覆”和“施工安全方便”。
發明內容
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杜絕深坑底置抗拔圈施工產生坑壁坍塌的隱患。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底置抗拔圈上移至基坑中部并錨固。
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圖1)的步驟是:
步驟1、采用機械洛陽鏟,先將基坑挖至坑深中部。
步驟2、據基坑中部以上土質硬實程度,酌情將中部以上坑壁做護壁。
步驟3、于基坑上段1底,垂直坑壁均布釘入一組錨桿2,以防抗拔圈3的凸崖坍塌。
步驟4、中部四擴形成抗拔圈3。
步驟5、四擴形成抗拔圈3后,繼續使用機械洛陽鏟挖至基坑全深度。抗拔圈3以下基坑下段4省做護壁。但據基坑地質實況和基礎作用力,可調整抗拔圈3之下的基坑直徑a和深度h3。
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做法的有益效果是:①抗拔圈3由基坑底上移中部,減少護壁用材量,節省混凝土用量20%、鋼筋用量12%;②基坑上段只有2m,且有錨桿2和護壁保護,杜絕了坑壁坍塌衍生人身事故的隱患,保證施工安全。即使坑壁上段1意外坍塌,也因僅高2m,不會形成埋人的惡性事故。③降低施工難度,縮短工期。
附圖說明
圖1是錨固中置抗拔圈電塔基坑形狀示意圖。
圖中:1-上段;2-錨桿;3-抗拔圈;4-下段;a-基坑直徑;b-抗拔圈底入深;h1-上段深;h2-抗拔圈高;h3-下段深。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圖1,實施上述方法的優選方式詳述如下:
基坑上段高h1=2m。抗拔圈高h2=1m;抗拔圈底深入坑壁入深b=1m。基坑直徑a和下段深h3據所裝電塔設計。錨桿2長500mm,直徑10mm,盤頭尖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西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山西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5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隔潮柱礎鋼管電桿
- 下一篇:導線上三中二下一排列雙回路電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