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在審
申請號: | 202011036143.X | 申請日: | 2020-09-27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47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發明(設計)人: | 湯明禮;魏敬懷;汪涵;薛剛;黃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美蘭(合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60;C05G3/8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龍海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習友***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銀杏葉 專用 生物 多功能 水溶藥肥 | ||
本發明涉及農業藥肥技術領域,具體是公開了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以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天然提取物100份、海藻提取物1?10份、微量元素2.5?10份、大中量元素3.5?50份和抑菌誘抗因子0.1?7份;其中,所述天然提取物選自柳樹、楊樹、茶樹和一枝黃花的中的一種或幾種與無患子種皮,所述無患子種皮的重量占上述原料總重量的10%?90%。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利用植物源提取物,再螯合多組元素和抑菌誘抗因子,針對銀杏葉枯病進行精準治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藥肥技術領域,具體屬于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
背景技術
銀杏是集食、藥、材、觀賞于一體的優良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擁有世界70%左右的銀杏資源),且種植歷史悠久。銀杏白果,食藥兩用,“入肺經、益脾氣、定喘咳、縮小便”。銀杏葉富含黃酮,可用于制備保健茶,其提取物可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此外,銀杏樹是由于樹型好、生長緩慢、壽命長、秋葉多姿多彩、無毛絮污染等越來越受到城市及鄉村廣大園林綠化者喜愛。但是銀杏葉枯病的出現和蔓延成為銀杏產業發展的障礙。此病通常5-6月開始,初期葉片先端變黃,逐漸黃色部位變褐枯死,并由局部擴展到整個葉緣,呈褐色至紅褐色的葉緣病斑。后期病斑逐漸向葉片基部蔓延,直至整個葉片變成褐色或灰褐色,枯焦脫落為止。銀杏葉枯病主要由病原真菌如鏈格孢等侵染引起。發病特點是幼株、弱株、結果的雌株及營養不良株易生病,高溫、旱澇、大氣和土壤污染等不良環境因子是主要的誘發因子。因此,銀杏葉枯病防治原則是以預防為主(調土壤促生根加強營養、增加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抗性),結合及時的精準治療;如何根據銀杏葉枯病防治原則制備出適合銀杏葉枯病的藥肥,成為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利用植物源提取物,再螯合多組元素和抑菌誘抗因子,針對銀杏葉枯病進行精準治療。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以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天然提取物100份、海藻提取物1-10份、微量元素2.5-10份、大中量元素3.5-50份和抑菌誘抗因子0.1-7份;
其中,所述天然提取物選自柳樹、楊樹、茶樹和一枝黃花的中的一種或幾種與無患子種皮,所述無患子種皮的重量占上述原料總重量的10%-90%。
進一步,所述天然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稱取上述原料,加水、消泡劑進行煎煮,在30-70℃溫度下提取1-5小時,靜置冷卻,過濾,將濾液減壓濃縮即得。
進一步,加水量為上述原料總重量的1-20倍,所述消泡劑的添加量為加水量的0.05-0.3%,所述濾液的濃縮比為10:1到2:1,優選為3:1到5:1。
進一步,所述微量元素由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銅、硼酸按照1:1:1:1:1的質量比組成。
進一步,所述大中量元素按照重量份包括入螯合鎂0.2-2份、螯合鈣0.3-3份、尿素1-15份、磷酸二氫鉀1-15份和磷酸氫二鉀1-15份。
進一步,所述抑菌誘抗因子按照重量份包括殼聚糖0.1-5份和β-氨基丁酸0.01-2份。
基于上述的一種銀杏葉枯病專用生物源多功能水溶藥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上述配方稱取原料;
(2)在天然提取物中加入海藻提取物,充分攪拌溶解,得到混合物;
(3)向步驟(2)的混合物中分別按順序加入硫酸亞鐵、硫酸錳、硫酸鋅、硫酸銅和硼酸組成的微量元素,在30-70℃條件下螯合1-3小時,得到螯合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美蘭(合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科美蘭(合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14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