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6057.9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30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清;黎超;姚慶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F41/04 | 分類號: | H01F4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劉臣剛 |
| 地址: | 21532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感應 線圈 分離 功能 線纜 線裝 | ||
本發明涉及電纜加工領域,公開了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包括本體、第一分線輥、第二分線輥和第三分線輥。第一分線輥、第二分線輥及第三分線輥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于本體上,第一分線輥與第二分線輥之間形成分散電磁感應線圈的其中一個自由端的第一分線區,第一分線區的分線口位于第一分線輥及第二分線輥遠離本體的一端處;第二分線輥與第三分線輥之間形成分散電磁感應線圈的另一個自由端的第二分線區,第二分線區的分線口位于第二分線輥及第三分線輥遠離本體的一端處。本發明的分線裝置能將電磁感應線圈自由端的線纜分散,以便于將功能性線纜的首尾端分離出來。無需再設置額外的線纜來作為功能性線纜,減少占用空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等電子設備不斷向多功能集成化的方向發展,以求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其中,無線充電和近場通訊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手機、手表、耳機等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中,以用于實現無線充電以及近距離通訊。
無線充電是指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實現電能無線傳輸的充電技術,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則是一種新型的標準化的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其利用磁場感應原理,使電子設備在近距離內實現互聯互通。因此,電磁線圈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
而在眾多類型的電磁感應線圈中,膠合漆包線類線束盤繞形成的電磁感應線圈尤為普遍。其中,膠合漆包線類線束由多條線纜組成,其制造工藝成熟。但是,現有技術中,電子設備內的無線充電線圈及功能性線纜(例如:通訊線圈)多為分體式線圈結構,兩種線圈分別獨立加工制造成型后,再將功能性線纜布設于無線充電線圈旁,其問題在于:一方面兩種線圈分別獨立加工制造成型并分別裝配在電子設備中,容易延長裝配流程,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這種布設需要單獨布設功能性線纜,容易占用電子設備較多的內部空間,不利于減小電子設備的體積。
因此,亟需提供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以解決以上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便于實現電磁感應線圈中功能性線纜的分離,功能性線纜可直接作為通訊線使用,無需單獨額外設置功能性線纜來作為通訊線使用,簡化裝配流程,提高裝配效率,并減少占用空間。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從電磁感應線圈中分離功能性線纜的分線裝置,包括分線單體,所述分線單體包括:
本體;
第一分線輥,所述第一分線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本體;
第二分線輥,所述第二分線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本體;
第三分線輥,所述第三分線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本體;
其中,所述第一分線輥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分線輥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分線輥的第二端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線輥與所述第二分線輥之間間隔形成用于分散電磁感應線圈的一自由端的第一分線區,所述第一分線區的分線口位于所述第一分線輥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分線輥的第二端之間;所述第二分線輥與所述第三分線輥之間間隔形成用于分散電磁感應線圈的另一自由端的第二分線區,所述第二分線區的分線口位于所述第二分線輥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分線輥的第二端之間。
可選地,沿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分線區的高度為0.0605mm-0.0825mm,第二分線區的高度為0.0605mm-0.08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05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