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歧化與烷基轉移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6008.5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254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3 |
| 發明(設計)人: | 李經球;孔德金;丁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9/80 | 分類號: | B01J29/80;B01J37/08;B01J37/02;B01J37/00;C10G35/09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鄒飛艷;劉依云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烷基 轉移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催化領域,具體提供一種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一種歧化與烷基轉移的方法,該催化劑含有酸性分子篩組分、氧化物助劑、第一金屬和/或第一金屬氧化物,第二金屬和/或第二金屬氧化物,其中,所述第一金屬選自VB、VIB和VIIB族中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二金屬為與第一金屬不同的金屬組分,第一金屬和/或第一金屬氧化物固載在所述酸性分子篩組分上。本發明使用VB、VIB、VIIB族金屬并固載在酸性組分上作為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的活性金屬組分,具有反應活性高、芳烴損失低等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及其該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和一種使用該催化劑的歧化與烷基轉移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利用甲苯與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烴(C9+A)烷基轉移反應增產二甲苯是有效利用重芳烴來增產二甲苯的方法,被廣泛應用。甲苯與C9+A間的反應網絡復雜,涉及重芳烴脫烷基輕質化、歧化與烷基轉移、苯環加氫裂解等。上述各反應為酸催化反應,需在分子篩酸中心作用下方能進行。此外,研究發現,為提高催化劑轉化效率,改善催化劑抗積炭性能,可在催化劑中引入一定的金屬組分。金屬組分可促進烯烴中間物的快速加氫飽和,加快脫烷基等反應的進行,提高重芳烴轉化效率,但同時金屬組分也會加劇芳烴的加氫飽和。金屬鉑、鈀、錸、鉬等金屬常用作加氫金屬組分,不同金屬對反應的影響結果不同,金屬加氫功能過強會導致芳烴加氫副反應加大,芳環損失率增加;而加氫功能過弱的金屬對主反應促進作用不明顯。選擇合適的金屬助劑是催化劑合成的關鍵。
CN1259930A公布了一種雙層催化劑反應工藝,上層催化劑為含有一種ⅧB族金屬及選自MCM-22、ZSM-12、Beta、PSH-3、SSZ-25沸石分子篩,下層催化劑為ZSM-5分子篩,反應物先經上層催化劑生產二甲苯及苯中間物,再通過第二催化劑床進行苯產物的提純。
CN1122571公開了一種含貴金屬的分子篩催化劑,該催化劑以10-80%(重量)絲光沸石或β沸石和0-70%(重量)的ZSM-5,5-90%(重量)的γ-Al2O3為載體,負載0.001-0.5重量份鉑及0.01-10.0重量份錫或0.01-7.0重量份鉛。該催化劑能處理高C9+A原料,并提高了混合二甲苯產率及催化劑穩定性。
US2008/0026931A1公開了一種含酸性分子篩及錸、錫、鍺金屬組分的催化劑,用于重芳烴烷基轉移,具有較高活性及較低的環損率。
CN102688770公開了一種芳烴加氫催化劑,其以介孔沸石及貴金屬為組成,提高了催化劑的加氫脫芳烴活性及抗硫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芳烴轉化催化劑效率低,加氫副產物較高的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及其該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和一種使用該催化劑的歧化與烷基轉移的方法,該催化劑用于甲苯、碳九、碳十及以上芳烴生產二甲苯,具有轉化效率高、芳烴加氫副反應低、產物選擇性高的優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歧化與烷基轉移催化劑,該催化劑含有酸性分子篩組分、氧化物助劑、第一金屬和/或第一金屬氧化物,第二金屬和/或第二金屬氧化物,其中,所述第一金屬選自VB、VIB和VIIB族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第二金屬為與第一金屬不同的金屬組分,第一金屬和/或第一金屬氧化物固載在所述酸性分子篩組分上。
優選地,第一金屬和/或第一金屬氧化物通過物理混合和/或化學鍵作用固載在所述酸性分子篩組分上。
優選地,第二金屬和/或第二金屬氧化物固載在氧化物助劑上,優選所述第二金屬和/或第二金屬氧化物通過物理混合和/或化學鍵作用固載在氧化物助劑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600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