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5806.6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86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楊濤;王偉雯;馬偉杰;張琦;徐俊;陳鈞;巨輪;戴邵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上海光宇電器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D23/00 | 分類號: | B61D2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達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雍常明 |
| 地址: | 20000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輔助 登車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包括滑動連接的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所述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滑動連接,且第二管體套設在第一管體的外側,所述第一管體遠離第二管體的一端轉動安裝有腳踏,所述第二管體遠離第一管體的一端安裝有掛鉤,所述第二管體的一側且靠近兩端的位置處均貫穿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體位于第二管體內部的一端同樣貫穿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體的內部且對應通孔的位置處設有調節固定機構,所述調節固定機構。本方案的便攜式登車梯采用手拉式伸縮其長度,操作方便快捷,且收放簡單,可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司機能夠快速登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鐵列車登車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
背景技術
地鐵列車多點值乘推進演練過程中在模擬前車發生故障時,后車司機根據應急預案要求需登前車進行處置,演練過程中常出現登車困難,無法順利登車的情況。
出現以上情況的原因在于:原車司機室登車梯因考慮到避免運行中侵限的可能,最低一層踏板離地距離450mm,如在正線區間,加上道床高度,最低一層踏板離地距離達到650mm;且原設計最低一層踏板為規避可能存在的侵限,向車體內凹250mm,那么司機利用原登車梯登車時人體重心偏移,存在安全隱患。
為解決司機登車困難,確保司機可以快速、安全上車,我們提出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包括滑動連接的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所述第一管體與第二管體滑動連接,且第二管體套設在第一管體的外側,所述第一管體遠離第二管體的一端轉動安裝有腳踏,所述第二管體遠離第一管體的一端安裝有掛鉤,所述第二管體的一側且靠近兩端的位置處均貫穿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體位于第二管體內部的一端同樣貫穿開設有通孔,所述第一管體的內部且對應通孔的位置處設有調節固定機構,所述調節固定機構,包括位于第一管體內部的彈簧和限位板,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管體的內壁和限位板的底壁固定,所述限位板靠近通孔的一側固定有按鈕,且按鈕延伸至通孔內,所述按鈕的高度大于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的壁厚之和。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體遠離通孔的一側固定有橡膠墊。
進一步地,所述掛鉤與第二管體轉動安裝,所述掛鉤包括豎直段和彎鉤端,所述彎鉤端的一端與豎直段的末端處置,且彎鉤端的另一端與豎直段的末端處于同一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體通過軸銷與腳踏轉動安裝。
相比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的便攜式登車梯采用手拉式伸縮其長度,操作方便快捷,且收放簡單,可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使得司機能夠快速登車。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便攜式輔助登車梯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按鈕與第一管體和第二管體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1腳踏、2第一管體、3第二管體、4掛鉤、5軸銷、6按鈕、7通孔、8限位板、9彈簧、10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上海光宇電器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地鐵第一運營有限公司;上海光宇電器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58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