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5704.4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781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鄭明富;陳宗旭;榮一鳴;楊琨;陳亨津;張志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瓴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34 | 分類號: | B29C70/34;B29C70/54;H01M2/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11 | 代理人: | 陳婧 |
| 地址: | 211505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 賽車 夾心 復合材料 電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及其制備方法,包括電池托盤、側墻和上蓋板,所述側墻的一端與所述電池托盤固定連接,所述側墻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蓋板固定連接;所述電池托盤包括下面板、上面板和托盤芯材,所述上蓋板包括蓋板主體和檢修蓋,通過將電池箱分成所述電池托盤、側墻和上蓋板三個子部件,降低了芯材和織物裁切的成本和鋪層難度,提高鋪層效率和質量;所述電池托盤、側墻和上蓋板均為夾心復合材料結構,夾心復合材料結構的比剛度尤其是抗彎比剛度較鋁合金高4倍以上,在碰撞力或擠壓力下變形比金屬結構更小,重量更輕,從而給電池系統提供更高的防護能力,從而提高了對電池系統的保護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純電動汽車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之一,電動賽車運動則是電動出行的先驅,電動賽車可以作為研發未來量產車型做好技術驗證和技術儲備,起到技術先驅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大知名汽車車企已參與電動賽車的研發和賽事當中,從眾多賽事特點看(賽道短、加速要快),更加適合電動汽車。而電動賽車動力電池系統是賽車的關鍵部件,電池箱作為動力電池系統的載體,對電池系統的重量、能量密度、安全防護、耐碰撞性能有很大影響,同時賽車對電池箱體的輕量化比普通乘用車/商用車有更高要求。目前賽車電池箱用金屬鈑金 (鋁合金/鋼材)配合型材焊接成型,結構笨重、整體的比剛度低,緩沖吸能效果不好,對電池系統的保護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及其制備方法,以提高對電池系統的保護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包括電池托盤、側墻和上蓋板,所述側墻的一端與所述電池托盤固定連接,所述側墻的另一端與所述上蓋板固定連接;
所述電池托盤包括下面板、上面板和托盤芯材,所述托盤芯材的一端與所述下面板固定連接,所述托盤芯材的另一端與所述上面板固定連接,所述托盤芯材位于所述下面板和所述上面板之間,所述下面板、托盤芯材以及上面板一次成型,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的鋪層所采用材料為碳纖維單向預浸帶,所述托盤芯材所采用材料為鋁蜂窩芯;
所述側墻包括內面板、外面板、側墻芯材、上封邊梁和下封邊梁,所述側墻芯材的一端與所述內面板固定連接,所述側墻芯材的另一端與所述外面板固定連接,所述側墻芯材位于所述內面板和所述外面板之間,所述外面板、側墻芯材以及內面板一次成型,所述下封邊梁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內面板和所述外面板膠結連接,所述下封邊梁位于所述側墻芯材的底部,所述上封邊梁的兩側分別與所述外面板和所述內面板膠結連接,所述上封邊梁位于所述側墻芯材的頂部;
所述上蓋板包括蓋板主體和檢修蓋,所述蓋板主體的內部間隔設有多個第一金屬預埋件,所述檢修蓋的內部間隔設有多個第二金屬預埋件,所述第一金屬預埋件和所述第二金屬預埋件均設有螺紋孔,所述蓋板主體與所述檢修蓋通過多個第一連接螺栓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電池托盤還包括預浸料,所述預浸料與所述托盤芯材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電動賽車用夾心復合材料電池箱還包括兩個電磁屏蔽層,其中一所述電磁屏蔽層與所述下面板固定連接,另一所述電磁屏蔽層與所述內面板固定連接,兩個所述電磁屏蔽層均為銅絲網。
其中,所述上蓋板還包括兩個散熱板,兩個散熱板間隔設置在所述檢修蓋的兩側,所述散熱板與所述蓋板主體通過多個第二連接螺栓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上蓋板還包括檢修蓋密封條,任一所述蓋板主體與所述檢修蓋的連接處設有所述檢修蓋密封條,所述檢修蓋密封條位于所述蓋板主體和所述檢修蓋之間。
其中,所述上蓋板還包括散熱板密封條,任一所述蓋板主體與所述散熱板的連接處設有所述散熱板密封條,所述散熱板密封條位于所述蓋板主體與所述散熱板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瓴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瓴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570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