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疊前疊后井震聯合時深標定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3767.6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77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曹佳佳;劉俊;陳有兵;楊輝;萬義千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中恒利華石油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V13/00 | 分類號: | G01V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區五***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疊前疊后井震 聯合 標定 方法 | ||
1.一種疊前疊后井震聯合時深標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深標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井資料的層位劃分與地震資料的層位劃分,獲取初始時深控制點,利用縱波測井數據獲取初始的時深關系曲線與時間域縱波速度;
步驟二:用井旁疊前道集與其對應的均方根速度對疊前道集進行反動校正處理,得到反動校正的雙曲線道集;
步驟三:用步驟一得到的時間域縱波速度計算得到測井均方根速度,使用該均方根速度對雙曲線道集進行動校正,進行動校拉平判斷;若判斷結果滿意,制作合成記錄,工作結束;若判斷結果不滿意,則進行下述步驟;
步驟四、給出深度域縱波速度均值漂移范圍與步長,重復步驟一、二、三;若動校正的拉平判斷結果滿意,則漂移后的縱波速度作為新的時深轉換縱波速度,結合初始時深控制點,計算新的時深關系曲線與合成記錄,工作結束;若判斷結果不滿意,則進行下述步驟;
步驟五、根據步驟一得到的時間域縱波速度制作合成記錄,結合疊后地震道的資料相位相似度對比,遞歸自動搜索時深校正控制點;
步驟六、利用時深校正控制點校正時深曲線,原始井曲線使用新時深關系進行重采樣并計算合成記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前疊后井震聯合時深標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初始時深控制點通過尋找測井與地震的標志層位,利用深度漂移方式將井上深度域與地震時間域的標志層位置進行對應,對應后的測井和地震標志層位點位置就是時深控制點,以時深控制點為平均速度計算起始點,利用深度域縱波速度計算平均速度,并進行時深轉換,計算平均速度的公式為
TL=T0+(DL-D0)/VpL (1-4)
VaveL=DL/TL (1-6)
(1-1)式中,T0是時間域的時深控制點,D0是深度域的時深控制點,Vave*是時深控制點位置的平均速度;(1-2)和(1-3)式中,L位置是測井深度上距離D0最近的位置,當L位置的深度值小于D0,則使用(1-2)迭代式計算D0以上的深度點的時間值,式中:DL是L位置處的深度值,VpL+1是L+1位置的深度域測井縱波速度,TL是L深度位置處的時間值,然后使用(1-3)迭代式計算D0以下位置的時間值,式中:TL+1是L+1深度位置處的時間值,DL+1是L+1位置處的深度值;(1-4)和(1-5)式中,L位置是測井深度上距離D0最近的位置,當L位置的深度值大于D0,則使用(1-4)迭代式計算D0以下的深度點的時間值,然后使用(1-5)迭代式計算D0以上位置的時間值,式中:TL-1是L-1深度位置處的時間值,DL-1是L-1位置處的深度值;式(1-6)計算L位置的平均速度,VaveL是L位置的平均速度;VpL是L位置處的縱波速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前疊后井震聯合時深標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時間域縱波速度獲取通過平均速度計算時深曲線,并對深度域測井縱波進行重采樣得到時間域縱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疊前疊后井震聯合時深標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疊前雙曲線道集動校拉平判斷時深關系準確性,通過測井均方根速度對雙曲線道集進行動校正,若雙曲線道集拉平則說明測井均方根速度合理,時深標定工作結果;若雙曲線道集不能拉平則說明測井均方根速度不合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中恒利華石油技術研究所,未經北京中恒利華石油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376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服務器連接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導桿導套式浮動刀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