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作業鉆機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3200.9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35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9 |
| 發明(設計)人: | 唐愛民;陳崇;田雨;呂巖;馮影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9/00 | 分類號: | E21B19/00;E21B19/06;E21B19/14;E21B19/10;E21B19/16;E21B15/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韓洋 |
| 地址: | 6183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作業 鉆機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作業鉆機,其主要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井架、鐵鉆工、鉆臺機械手;安裝在井架上的頂驅、多功能機械手、動力指梁,安裝在地面的動力貓道,安裝在頂驅上的吊卡。本發明的鉆機和配套的起鉆、下鉆方法在井口和立根盒區實現立根的高效豎直移運,提高起下鉆的效率,降低井下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并且提供對應的方法在鉆井作業過程中,實現離線接卸立根,減少鉆井過程中的準備時間,提高鉆井作業效率,降低油田開發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和天然氣鉆采設備和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效、離線作業鉆機及方法,特別適用于陸地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的裝備。
背景技術
隨著鉆機技術的進步,鉆機領域的設計和制造技術提到了很大的提高,研發速度也得到了提升,并朝系列化、標準化、多樣化發展,鉆機性能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隨著現場作業工藝、作業流程的復雜化,以及對于安全、效率越來越重視,鉆井作業對于自動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保證整個鉆井系統的安全、可靠和高效成為關鍵。
現在陸地鉆機主要采用下面的鉆井作業和管柱處理過程:首先,專用車輛將鉆具運輸至井場,采用現場吊車將管具吊至管排架上;然后,工人操作動力貓道從管排架上抓取管具,通過動力貓道將管具移運至鉆臺面上;接著,司鉆操作液壓吊卡抓取鉆臺面上的管具并通過頂驅提起,當管具下部接頭離開動力貓道時,由鉆工通過輔助工具或鉆臺扶正臂使管具下放至井口中,并在井口由鉆工扶正;最后,通過鉆臺面上的鐵鉆工將新的管柱與井口的管柱連接。上述操作需要2-3名工人配合操作,同時在接卸管柱立根時占用井口,鉆井作業效率低、安全性差。
在井口起鉆作業時,首先,由頂驅提起井口立柱至高位,將井口立柱坐在卡瓦上;接著,鐵鉆工伸至至井口位置將井口立柱卸開;然后,立根下端由鉆工或鉆臺機械手排至立根盒區;最后,立根上端由頂驅交接給井架工或多功能機械手,井架工或多功能機械手將立根排到立根盒區。在立根下端從井口排至立根盒區時,立根一直占用井口位置,大大降低起下鉆的效率,增加井下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下鉆過程與起鉆過程相反,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在本領域的慣用術語中鉆桿是單根鉆桿,立根是若干個鉆桿(通常為2至4根)接合在一形成的較長的桿件,立柱是由多根鉆桿連接在一起放入井下的管具(或鉆桿和鉆鋌的組合,也可能是多根套管)(依據連接鉆桿的數量,其長度可以從數十米直至數千米)。其中,立柱在脫扣后分離下來的數根連接的鉆桿即為立根。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高效、作業鉆機,在井口和立根盒區實現立根的高效豎直移運,提高起下鉆的效率,降低井下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并且還提供對應的方法在鉆井作業過程中,實現離線接卸立根,減少鉆井過程中的準備時間,提高鉆井作業效率,降低油田開發成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效作業鉆機,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井架、鐵鉆工和動力卡瓦,還包括,
安裝在底座上的鉆臺機械手;
安裝在井架上的頂驅、動力指梁平臺和多功能機械手;
安裝在所述頂驅上的吊卡;
所述吊卡配置為能夠在豎著方向上傾擺;
所述底座上表面與動力指梁垂直對應的區域設置有立根盒區;
所述多功能機械手包括鉗頭和帶動所述鉗頭運動的傳動機構,所述鉗頭配置為用于夾持/扶持立根的上部;
所述鉆臺機械手配置為用于夾持/扶持立根的下部,并與所述鉗頭配合帶動立根在井口位置和立根盒區區之間運動;
所述鉗頭和所述鉆臺機械手之一對立根進行夾持,而另一個對該立根扶持。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起鉆方法,包括:
第一步:頂驅在低位,吊卡打開卡住井口立柱,吊卡關閉后提井口立柱上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320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