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便攜式胎動監測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2134.3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555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賈朋飛;張瑩瑩;楊洪波;劉永峰;郭凱;呂甜甜 | 申請(專利權)人: | 永康國科康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11 | 分類號: | A61B5/11;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大卓悅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孔凡玲 |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便攜式 胎動 監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便攜式胎動監測系統,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智能終端、部署于云服務器上的數據存儲與分析判定模塊以及數據管理模塊。本發明將數據存儲與分析判定模塊部署于云服務器,相比將其嵌入到硬件終端或前端軟件中的傳統方式,這樣做的顯著優點是:安全保密性好、算法迭代更新方便、計算性能拓展方便、對于數學庫/AI算法庫等第三方庫支持良好;本發明除了胎動次數,還可對包括胎動形式(如敲擊、持續、強烈等)、胎動最長持續時間、最長持續時間內強烈胎動占比、胎兒最長靜態時間、胎兒活躍度在內的多項胎動評估指標進行監測,這些指標首次定量描述了孕婦對于胎動強度、特征、持續時間的感知情況,具有重要的醫學參考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胎動檢測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攜式胎動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胎動是孕婦對胎兒宮內健康狀況最直觀的感受,當胎兒發生宮內損傷、發育遲緩甚至死亡時,孕婦都可通過胎動的異常變化有所察覺。涉及胎動自我監測行為的指南多數肯定了胎動自我監測的重要性,我國在《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推薦孕婦在孕29-30周開始數胎動1,國外指南大多推薦孕婦在28周后開始每天監測胎動2。胎動減少經常是胎兒夭折的第一信號3,2018澳大利亞/新西蘭臨床實踐指南指出,孕婦應不僅僅關注胎動次數,對于胎動強度、胎動特征、持續時間的關注度更加重要4。一般而言,胎動最長持續時間超過5min,最長持續時間內強烈胎動占比超過80%,意味著胎兒在此時間段一直處于活動狀態,且動作強烈程度過高。當胎動異常活躍、強烈,持續時間過長時,孕婦及醫護人員要謹慎預防出現臍帶繞頸,胎兒供氧不足等現象。新西蘭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納入155例死胎病例和310例活產病例,研究表明,短時間內突然變強的胎動與死胎風險增加有關,風險增加將近7倍。胎動突然頻繁、強烈,特別是隨之出現的胎動減少或消失是急性胎兒窘迫的表現,如強烈胎動未能緩解,要警惕進一步引起胎兒死亡6。胎兒最長靜態時間超過50min,胎兒活躍度低于10%意味胎兒胎動次數較少,頻繁出現此類情況,則應引起孕婦及醫護人員高度重視。頻繁出現的胎動減少與胎兒早產甚至死胎現象密切相關,大多數死胎都伴隨3-4天的頻繁胎動減少現象,55%經歷死胎的孕婦都能明顯感知到頻繁的胎動減少7。胎動減少被認為與胎兒生長受限、死胎等不良結局相關,胎動減少者發生死胎的風險增加4倍8,還與感染、神經發育異常、母胎輸血、胎盤功能不全、臍帶并發癥和緊急分娩、早產等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圍產兒出現腦損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等不良妊娠結局的可能性增加9;10。綜合考量胎動次數、胎兒最長靜態時間、胎兒活躍度指標,當頻繁出現胎動較少情況,不論超聲評估結果如何,都意味著孕婦存在胎盤功能障礙的高風險7,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醫學診斷。
所以,除了胎動次數外,對更多形式的胎動指標(如胎兒最長靜態時間、胎兒活躍度等)的監測具有重要的醫學參考意義,但現有產品普遍還停留在僅能監測胎動次數的水平,難以全面反應胎兒的狀態。
引用文獻:
[1]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8,53(1):7-13.
[2]張雯,張靜.孕婦胎動自我監測行為研究現狀及指南建議[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2):213-215.
[3]Jf F.A kick from within-fetal movement counting and the cancelledprogress in antenatal care[J].J Perinat Med,2004,32(1):13-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永康國科康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永康國科康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213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