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6-磷酸果糖轉移酶TaPFP基因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2023.2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4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余春梅;裴婕;柯勇超;郭安芳;陳艷紅;鐘非;劉國元;張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5 | 分類號: | C12Q1/6895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黃欣 |
| 地址: | 22601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磷酸 果糖 轉移酶 tapfp 基因 小麥 育種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6?磷酸果糖轉移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育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6-磷酸果糖轉移酶(TaPFP)基因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小麥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全球人口劇增,耕地面積遞減,再加上全球氣候異常變化的增多和加劇,提高小麥單位面積上的產量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小麥產量構成因素包括單位面積收獲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產量及其構成因素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易受環境影響。對小麥遺傳雜交育種來說,解析影響小麥產量的遺傳因素顯得特別重要。
隨著分子標記的迅速發展,用分子標記來評價作物遺傳多樣性,相對于形態標記、系譜資料、雜種優勢和生物化學等方法,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因為分子標記具有不受外界環境因素等的影響,速度快、效率高、靈敏度高等優勢。
6-磷酸果糖轉移酶(TaPFP)可逆催化6-磷酸果糖和1,6-二磷酸果糖之間的轉化,涉及糖酵解和糖異生等碳水化合物代謝,同時還涉及代謝產物焦磷酸的利用。目前,還未有關于TaPFP調控小麥發育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6-磷酸果糖轉移酶(TaPFP)基因在小麥育種中的應用。
發明人在前期采用多個與產量相關的分子標記在小麥8個親本的遺傳群體和花培3號的誘變群體中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發現花培3號的誘變群體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的基因焦磷酸:6-磷酸果糖轉移酶(TaPFP)基因的突變,降低了小麥的產量。
TaPFP可逆催化6-磷酸果糖和1,6-二磷酸果糖之間的轉化。植物體內還有果糖激酶(PFK)單向催化6-磷酸果糖形成1,6-二磷酸果糖,同時1,6-二磷酸果糖磷酸酶(FBP)催化1,6-二磷酸果糖脫磷酸形成6-磷酸果糖。因此本發明同時研究了三個基因的分子特點以及TaPFP突變對植物生長、其他兩個基因的表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本發明首次系統分析了小麥中磷酸果糖代謝的相關基因,并說明了其中一個基因的突變影響小麥的產量。
1、雖然βtapfps可以正常生長,但田間試驗發現下調的βTaFPFs導致生長遲緩(株高降低,千粒重,種子發芽率降低,花粉數量減少)。
2、在發芽過程中,果糖在突變株系中的積累高于野生型花培3號,果糖含量與發芽率呈負相關。
3、對αTaPFPs和TaPFKs的轉錄水平也有影響。
本發明有益于理解與果糖-6-磷酸(F-1-P)和果糖-1,6-二磷酸(F-1,6-P2)平衡有關的基因,為評價相關基因在小麥的碳水化合物的代謝方面作用奠定了基礎。
附圖說明
圖1為小麥PFK、PFP和FBP的進化樹、保守基序和基因結構。A為PFK和PFP,B為FBP。利用氨基酸序列,在MEGA7.0軟件中,通過鄰接法構建了進化樹。PFK/PFP和FBP的氨基酸序列分別提交給MEME(http://meme-suite.org/tools/meme)獲得它們間的保守基序。。基因的外顯子用矩形表示,其他序列用直線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大學,未經南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202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