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盾構隧道地震可恢復性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1820.9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16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忠凱;張冬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3 | 分類號: | G06F30/23;G06F30/13;G06F111/10;G06F11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盾構 隧道 地震 可恢復 分析 方法 | ||
1.一種盾構隧道地震可恢復性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驟實施:
(1)針對擬研究隧道收集相應的地勘報告及隧道設計材料;
(2)選擇典型土體斷面、隧道埋深及隧道類型;(3)展開盾構隧道抗震性能分析,建立基于不同地震強度參數的隧道地震易損性曲線,其中地震易損性曲線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Pf(·)為超越某破壞狀態ds的概率,IM為對于由地震參數定義的給定地震強度水平,Φ是標準正態密度累積概率函數,IMj是導致第j破壞狀態對應的中值,βj是對數標準差,表達了易損性曲線的變異性;
通過步驟(1)收集地勘報告和隧道設計材料以及步驟(2)確定的土體斷面、隧道埋深及隧道類型,建立土體-隧道有限元分析模型,通過增量動力分析法獲得隧道地震響應分析,同時獲得不同埋深隧道的地震破壞指標大小,從而可以建立相應的地震概率需求模型,對于不同破壞狀態,需分別估計對應的破壞指標中值對應的地震強度參數IM和對數標準差β;
估計得到的地震強度參數IM和對數標準差β用于提供給公式一;
(4)基于隧道類型及現有技術手段,確定不同破壞狀態隧道的性能恢復曲線,隧道性能可恢復性曲線Q(t)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Qd(dsi|t)在地震后修復工作開始的時間點t時隧道在破壞狀態dsi下的性能百分比,該值由對應的隧道性能修復曲線獲得;
(5)基于上述步驟(3)的隧道地震易損性曲線及步驟(4)不同破壞狀態對應的隧道性能恢復曲線,可以最終得到隧道在不同地震動強度下的可恢復性指標Re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隧道結構的地震可恢復性指標Re從不同破壞狀態對應的隧道地震性能可恢復性曲線Q(t)計算得到,用下面的公式來計算可恢復性指標Re:
上式中,t0為地震發生時間,參考初始取值為0,th為隧道結構性能完全恢復時間,t為時間變量,Q(t)為隧道在時間點t的性能,Re為可恢復性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1820.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