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1000.X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22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潮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06 | 分類號: | A61F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孫寶海;闞梓瑄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豐***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支 人工 血管 修復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包含至少一個分支單元,分支單元包含基部及分支部;基部包含盤狀人工血管及環狀支架,盤狀人工血管設置有至少一個開孔,環狀支架設置于盤狀人工血管上;分支部包含第一管狀人工血管及第一管狀支架,第一管狀人工血管一端連接于盤狀人工血管的一個開孔,另一端遠離基部延伸,第一管狀支架設置于第一管狀人工血管上。通過上述設計,本發明能夠將分支單元的分支部置入目標血管的分支內,同時能夠通過基部覆蓋位于分支開口旁的病變部位,以此在保持目標血管的分支的血流通暢的前提下,滿足對分支開口旁的病變部位的修復需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對血管病變的治療中,可以通過介入的方法,在血管腔內置入支架人工血管,通過隔離病變達到修復重建血管的目標。但是,對于發生在血管分支開口旁的病變,要求在隔離病變的同時保持血管分支通暢,現有的介入修復結構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其中,現有的介入修復結構包括封閉分支血管,但須要輔以外科轉流手術,或采用一體式分支支架。采用外科轉流手術具有手術治療的風險。采用一體式分支支架存在操作復雜、支架定位要求高、發生并發癥的風險高等不利因素,目前難以推廣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能夠滿足修復需要、操作簡單、結構合理的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其中,所述分支人工血管修復系統包含至少一個分支單元,所述分支單元包含基部及分支部;所述基部包含盤狀人工血管及環狀支架,所述盤狀人工血管設置有至少一個開孔,所述環狀支架設置于所述盤狀人工血管上;所述分支部包含第一管狀人工血管及第一管狀支架,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一端連接于所述盤狀人工血管的一個所述開孔,另一端遠離所述基部延伸,所述第一管狀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上。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在所述盤狀人工血管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圖形,位于所述盤狀人工血管的范圍內。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的軸線與所述盤狀人工血管所在平面之間的夾角為75°~105°。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分支單元為多個,用以分別通過所述分支部伸入目標血管的多個分支;其中,相鄰的兩個所述分支包含近端分支和遠端分支,對于對應于所述近端分支的所述分支單元和對應于所述遠端分支的所述分支單元,近端的所述分支單元設置有兩個所述開孔,且所述分支部連接于一個所述開孔,遠端的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分支部穿設于近端的所述分支單元的另一個所述開孔。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基部呈圓形,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兩個開孔,相間隔地位于所述基部的一條直徑路徑上;或者,所述基部呈橢圓形,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兩個開孔,相間隔地位于所述基部的長軸路徑上。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兩個開孔的邊緣之間的距離為1mm~20mm。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兩個開孔包含第一開孔及第二開孔,該所述分支單元的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連接于所述第一開孔,所述第二開孔設置有連接于所述盤狀人工血管的錐管結構,所述錐管結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管狀人工血管的延伸方向相同。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錐管結構具有連接于所述第二開孔的連接端和遠離所述基部延伸的延伸端,所述連接端的直徑與所述延伸端的直徑的比值大于1且小于或者等于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100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