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滌綸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可調控光致變色印花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0943.0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1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今歡;王成龍;潘園歌;金淑蘭;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6P1/16 | 分類號: | D06P1/16;D06P1/44;D06P3/52;D06P3/5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六方于義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92 | 代理人: | 方威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滌綸 織物 多色 調控 變色 印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滌綸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可調控光致變色印花方法,步驟1:稱取一種適量的光變顏料分散于水中,加入不同濃度或不同色光的低溫型分散染料進行色漿色調調控,然后加入粘合劑和增稠劑母液,充分攪拌一段時間后獲得色漿,備用;步驟2:將步驟1中制備的色漿通過絲網印花印制在絨類織物上,烘干后焙烘固色,最后水洗、烘干制得產品,獲得色調可調控的絨類印花織物。本發明印制的多色調絨類光致變色織物,實現了手感和色牢度之間的平衡,發現光變顏料與分散染料互拼時的多色調呈色效果和過程,采用LCh轉換成真實顏色以及用波長遷移表征顏色變化過程,直觀明了的把多色調表征出來,使光致變色紡織品能夠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織物印花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適用于滌綸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可調控光致變色印花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印花紡織品美的追求層次也越來越高,對印花紡織品顏色的要求除了實用、美觀,也關注色調的風格新奇多變,不再局限于傳統印花的靜態單一色澤。光變顏料等功能性顏料的出現,可使印花圖案由“靜”變“動”,會給生活或其他領域增添許多新鮮感和樂趣。目前國內外對光變印花雖有一定的研究,但是針對光變顏料色調較少,且用于絨類織物上的多色調光致變色印花產品缺乏相關研究。
專利公開號CN107761406A公開了一種變色印花工藝,只是簡單的把織物上的色漿烘干,光照后達到變色效果,牢度和手感并未涉及。專利公開號CN101058946A公開了一種光致變色印花涂層織物的制備工藝,它是集光致變色功能和防水及抗紫外等功能于一體的光致變色印花涂層織物,此發明克服了光致變色印花的耐洗色牢度低、光致變色受涂層透明度的限制而降低變色效果等問題。
專利公開號CN106351027A公開了一種蓄光變色針織印花面料及其制備方法,選用普通的針織坯布進行直接印花獲得蓄光變色針織印花面料。專利公開號CN204738168U公開了一種紫外線感光變色印花防曬布料,選用不同光變染料包覆于所述膠囊中,然后印在防曬布料上形成有紫外線感光變色的印花圖案,未系統闡述多色調呈色效果和過程。
專利公開號CN109338744A公開了一種感光變色織物及其生產工藝,上述技術方案將直接印花與藍染技術結合,將感光劑加入印花漿中,制備感光印花漿,通過刮漿,使得感光印花漿料透過絲印網板印到織物上,呈現印花圖案,且在印花過程中不對織物進行曝光,對織物使用防紫外線的膠片包裝袋進行包裝。
上述研究中,印花色漿均使用單一的光致變色顏料進行印花,由于光變顏料價格昂貴、色譜欠缺,導致了光致變色印花產品色調偏少、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滌綸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可調控光致變色印花方法,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首先,利用分散染料價格低廉、色譜豐富的優點,系統地開展分散染料/光變顏料同漿印花研究,以拓寬光變顏料的變色范圍,研制出可控制得多色調變色印花織物;其次,通過粘合劑TF-321G種類及用量、增稠劑TF-321F用量以及固色工藝與印花性能(色牢度、手感、鮮艷度)之間的相關性的研究,優化了光變顏料印花工藝;在此基礎上,考察了光變顏料和分散染料在絨類面料上的同漿印花效果,優化了光變顏料印花及同漿印花工藝條件,且首次采用LCh轉換成真實顏色以及用波長遷移表征顏色變化過程,直觀明了的把多色調表征出來。為生產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光致變色印花織物的工業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適用于滌綸絨類織物的多色調可調控光致變色印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印花色漿的制備:稱取適量的光變顏料分散于水中,加入不同濃度或不同色光的低溫型分散染料進行色漿色調調控,然后加入粘合劑和增稠劑母液,充分攪拌一段時間后獲得色漿,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09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