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移動終端的調試方法、移動終端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30877.7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655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5 |
| 發明(設計)人: | 馮煒堅;潘葉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72406 | 分類號: | H04M1/72406;H04M1/72415;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紅果 |
| 地址: | 5284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移動 終端 調試 方法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移動終端的調試方法、移動終端及存儲介質,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取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移動終端發出的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以及智能設備返回的執行控制指令的屬性值;通過比對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和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的適配性、或者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與移動終端發出的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的適配性、或者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與智能設備返回的執行控制指令的屬性值的適配性,確定移動終端界面邏輯或者云端或者智能設備無線模組中所存在的異常;根據確定的異常進行對應調試。通過本發明可以快速的找到異常問題所在,并進行針對性的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物聯網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終端的調試方法、移動終端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當前市場智能化產品無處不在,物聯網已經漸漸走入人們的生活,不單便利了生活,還豐富了生活。物聯網主要是通過智能手機如蘋果手機或者安卓手機進行對家電等產品的智能控制,讓用戶達到遠程操控的目的。而在于智能手機上研發控制設備的功能界面,這里的研發過程需要需求的設計,代碼的開發還有功能的測試。
手機控制智能設備的主要流程在于,手機通過獲取云端最新的設備信息,然后通過設備信息去更新當前手機端的控制功能界面,然后當設備的狀態有變化的時候,云端會通過消息推送進行設備信息的反饋到手機端,然后手機端會進行功能界面的狀態更新。這個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和數據交互的協議我們稱作“物模型”。
目前通過手機上安裝定制的APP,通過APP對智能設備進行控制。由于測試人員會經常測試出一些手機App功能界面的異常問題,或者和智能設備的狀態不同步,這時候就無從下手去比較精準的排查出到底是云端還是手機App的問題,是數據傳輸出問題還是UI顯示的邏輯有問題,這時候就增大了測試人員的測試難度。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移動終端的調試方法、移動終端及存儲介質,方便測試人員進行問題的排查和調試。
為實現是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首先一種移動終端的調試方法,用于在移動終端上調試控制智能設備的功能,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移動終端發出的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以及智能設備返回的執行控制指令的屬性值;
通過比對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和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的適配性、或者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與移動終端發出的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的適配性、或者移動終端界面所顯示的智能設備狀態與智能設備返回的執行控制指令的屬性值的適配性,確定移動終端界面邏輯或者云端或者智能設備無線模組中所存在的異常;
根據確定的異常進行對應調試。
進一步地,獲取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的方法包括:從云端拉取智能設備的物模型,讀取物模型的屬性名,通過物模型的屬性名讀取智能設備的所有屬性值;通過屬性名和屬性值獲得智能設備的實時狀態。
進一步地,讀取物模型的屬性名的方法包括:通過Objective-C的runtime來讀取物模型的屬性名。
進一步地,讀取物模型的屬性名后,展示所有屬性值,包括:在物模型的屬性值界面上遍歷所有的屬性值,生成一系列的UITextField控件,并賦上屬性值展示出來。
進一步地,獲取移動終端發出的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的方法包括:在每一個智能設備的控制指令發送的觸發點對發送指令進行處理,生成json字符串,然后通過Toast將json字符串展示一段時間。
進一步地,獲取智能設備返回的執行控制指令的屬性值的方法包括:通過移動終端的日志展示界面查看云端推送回來的設備的狀態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華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087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