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30444.1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36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樓超;劉靖;李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維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20 | 分類號: | B29C33/2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夏蘇娟 |
| 地址: | 21561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面板 變形 抵消 機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結構,具體來說是一種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上模組件包括橫梁、增壓組件和模具上模;增壓組件包括增壓上缸蓋、增壓下缸蓋、增壓缸筒和增壓活塞桿,增壓活塞桿的下端設有連接板;模具上模安裝在連接板的下方設置的注塑動模板上;下模組件包括臺面板、支撐組件和模具下模,支撐組件包括支撐柱、支撐梁、支撐缸筒、支撐缸蓋和支撐活塞桿,支撐活塞桿的上端伸出支撐梁;模具下模安裝在臺面板上。本發明結構簡單合理,能夠有效支撐臺面板,從而抵消了合模時臺面板的變形,保證了結構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結構,具體來說是一種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
背景技術
模具上下模合模時,常采用單側施壓的方式,該方式容易導致安裝下模的臺面板變形,從而影響合模效果,因此需要設計一種機構能夠避免臺面板變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能夠有效抵消臺面板變形,保證了結構的可靠性。
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述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
所述上模組件包括橫梁、增壓組件和模具上模;所述增壓組件包括分別安裝在橫梁上下兩端的增壓上缸蓋和增壓下缸蓋、安裝在橫梁內的增壓缸筒以及安裝在增壓缸筒內的增壓活塞桿,所述增壓活塞桿的下端伸出增壓下缸蓋并設有連接板;所述模具上模安裝在連接板的下方設置的注塑動模板上;
所述下模組件包括臺面板、支撐組件和模具下模,所述支撐組件包括安裝在臺面板上的若干支撐柱、連接在支撐柱下端之間的支撐梁、安裝在支撐梁中部內的支撐缸筒、安裝在支撐缸筒底部的支撐缸蓋以及安裝在支撐缸筒內的支撐活塞桿,所述支撐活塞桿的上端伸出支撐梁;所述模具下模安裝在臺面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增壓組件在并排設置的兩組。
進一步的,所述增壓活塞桿與增壓下缸蓋之間設有增壓銅套,所述增壓銅套外安裝有增壓銅套壓蓋。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板與注塑動模板之間設有隔熱板。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柱與支撐梁之間設有支撐墊圈。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活塞桿與支撐梁之間設有支撐銅套,所述支撐銅套外安裝有支撐壓蓋。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活塞桿的上端與臺面板的底面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合理,能夠有效支撐臺面板,從而抵消了合模時臺面板的變形,保證了結構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合模到位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橫梁、2-增壓上缸蓋、3-增壓缸筒、4-增壓活塞桿、5-增壓下缸蓋、6-增壓銅套、7-增壓銅套壓蓋、8-連接板、9-隔熱板、10-注塑動模板、11-模具上模、12-模具下模、13-臺面板、14-支撐柱、15-支撐墊圈、16-支撐梁、17-支撐螺母、18-支撐缸筒、19-支撐活塞桿、20-支撐缸蓋、21-支撐銅套、22-支撐壓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臺面板變形抵消機構,包括上模組件和下模組件.
上模組件包括橫梁1、增壓組件和模具上模11。增壓組件包括分別安裝在橫梁1上下兩端的增壓上缸蓋2和增壓下缸蓋5、安裝在橫梁1內的增壓缸筒3以及安裝在增壓缸筒3內的增壓活塞桿4,增壓活塞桿4的下端伸出增壓下缸蓋5并設有連接板8。模具上模11安裝在連接板8的下方設置的注塑動模板10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維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維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304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紡織車間用面料懸掛裝置
- 下一篇:一種聚烯烴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