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9642.6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141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洋;汪林;趙長明;張子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M1/72454 | 分類號: | H04M1/72454;H04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代麗;郭德忠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手機 相機 檢測 微小 鏡頭 嵌入式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能夠有效減小裝置的大小,減少成本,可以隨時隨地檢測身邊的微小目標,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本發明裝置采用衍射特征檢測微小鏡頭,該裝置集成到手機內部,利用手機內部一些原有的成像光路作為光學接收系統,添加激光發射系統,利用手機相機取代了單獨放置的面陣探測器,利用手機相機作為光學接收系統,有效節約了成本,實現手機和微小鏡頭探測裝置一體化,手機小巧、普遍,利用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有效減小了探測裝置的體積,減輕了產品推廣的難度,使用更加方便,更容易進入人們的生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光學成像和激光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光學方法檢測微小鏡頭主要有“貓眼效應”以及“貓眼效應”衍生出的衍射特征檢測方法,也有研究者探尋其它的一些方法,比如色差法、結構法、空間頻率激光調制法等,但相比較與前兩種方法,這些方法結構更加復雜,元件的精細度要求更高,因而體積較大、成本偏高。當前,基于“貓眼效應”以及衍射特征檢測方法的微小鏡頭檢測裝置也同樣體積偏大,攜帶不便,不能隨時隨地檢測人們是否被微型攝像頭監控,靈活性略顯不足,而且成本較高,推廣難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能夠有效減小裝置的大小,減少成本,可以隨時隨地檢測身邊的微小目標,讓人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一種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包括激光器、整形透鏡、分光鏡、成像透鏡組、手機相機CMOS面陣探測器、手機處理器以及手機顯示屏,對微小鏡頭目標進行檢測;
其中,微小鏡頭目標位于目標探測區域;激光器、整形透鏡、分光鏡以及成像透鏡組內嵌在手機中的非手機本身的器件,手機相機CMOS面陣探測器、手機處理器以及手機顯示屏為手機本身的器件;
激光器正對整形透鏡放置,整形透鏡用于調整激光的發散角,激光經過整形透鏡到達分光鏡,經分光鏡透射后照射微小鏡頭目標所在的目標探測區域,該區域的反射體對激光進行反射,激光重新回到分光鏡,反射后到達成像透鏡組,之后成像到手機相機CMOS面陣探測器,手機相機CMOS面陣探測器用于檢測貓眼效應產生的衍射光斑;手機處理器用于確定目標是否是微小鏡頭;手機顯示屏用于向用戶提供處理器的處理結果。
有益效果:
本發明裝置采用衍射特征檢測微小鏡頭,該裝置集成到手機內部,利用手機內部一些原有的成像光路作為光學接收系統,添加激光發射系統,利用手機相機取代了單獨放置的面陣探測器,利用手機相機作為光學接收系統,有效節約了成本,實現手機和微小鏡頭探測裝置一體化,手機小巧、普遍,利用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有效減小了探測裝置的體積,減輕了產品推廣的難度,使用更加方便,更容易進入人們的生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基于手機相機檢測微小鏡頭的嵌入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智能手機是一種普及的小型設備,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基本都包含攝像功能,攝像機的探測器采用的是CMOS面陣探測器,光學系統滿足“貓眼效應”探測微小鏡頭的要求,智能手機的處理器也日新月異,功能強大,能夠很好完成信息處理的要求,將探測設備集成到手機中,對手機相機的光學系統加以改進,既能解決設備小型化的問題,又能解決設備推廣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964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