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人高速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及其設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8750.1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30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嬋;田中強;呂樂豐;陳靜;王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25/10 | 分類號: | B64C25/10;B64F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 地址: | 333001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 高速 直升機 可收放主 起落架 結構 及其 設計 方法 | ||
1.一種無人高速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位于主起落架艙內;
主起落架艙由前框、后框、左斜縱梁、右斜縱梁、上平臺、底部蒙皮組成,所述前框、后框是機身上相鄰的兩個框,左斜縱梁、右斜縱梁為前框和后框之間的斜縱梁;
所述承力結構包括:設置在左斜縱梁上的左收放作動筒接頭、右斜縱梁上的右收放作動筒接頭,以及設置在后框左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和設置在后框右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
所述可收放主起落架包含左主起落架和右主起落架;
所述左主起落架的收放作動筒與左收放作動筒接頭連接,所述左主起落架的緩沖支柱的兩端分別與后框左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連接,所述右主起落架的緩沖支柱的兩端分別與后框右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連接;
后框左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分別位于后框左側突緣處、后框左側腹板與左斜縱梁腹板交匯處;
后框右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分別位于后框右側突緣處、后框右側腹板與右斜縱梁腹板交匯處;
后框左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后框右側的兩個緩沖支柱接頭與后框是整體機械加工成型的;
航向載荷Px和垂向載荷Pz通過擠壓與后框一體機械加工成型的左右兩側緩沖支柱接頭耳片、由斜縱梁腹板和與后框突緣連接的外側蒙皮的剪切載荷傳遞;側向載荷Py通過后框一體機械加工成型的左右兩側緩沖支柱接頭之間的連接螺栓、通過剪切后框腹板將側向載荷傳遞于上平臺和底部蒙皮;側向載荷Py產生的附加力矩Mx由左右兩側緩沖支柱接頭耳片的垂向載荷Pz平衡;由航向載荷Px和垂向載荷Pz產生的附加力矩My通過收放作動筒接頭連接螺栓與左右兩側緩沖支柱接頭之間的連接螺栓的剪切載荷平衡;由航向載荷Px和側向載荷Py產生的附加力矩Mz由左右兩側緩沖支柱接頭航向載荷Px平衡。
2.一種無人高速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設計方法,所述方法用于設計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確定可收放主起落架的載荷傳遞路徑;可收放主起落架的載荷傳遞路徑包含:主起落架的收放作動筒在主起落架艙內的載荷傳遞路徑、主起落架的緩沖支柱在主起落架艙內的載荷傳遞路徑;
S2,根據所述主起落架的緩沖支柱在主起落架艙內的載荷傳遞路徑,確定緩沖支柱接頭的個數及每個緩沖支柱接頭分布位置;
S3,根據所述主起落架的收放作動筒在主起落架艙內的載荷傳遞路徑,確定收放作動筒接頭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人高速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3還包括:根據所述主起落架的收放作動筒在收放過程中的行程確定收放作動筒接頭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無人高速直升機可收放主起落架承力結構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收放作動筒接頭的結構為單耳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未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875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尾起落架連接接頭
- 下一篇:一種板栗加工篩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