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氏合金制耐蝕耐熱換熱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7945.4 | 申請日: | 2020-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432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周兵;張敬敏;張吉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追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83/07 | 分類號: | C08L83/07;C08L83/05;C08K13/02;C08K3/08;C08K3/04;C08K5/14;C22C19/05;C22C1/10;C22C1/02;C22C32/00;C09K5/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0 山東省濟南市歷***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金 制耐蝕 耐熱 熱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合氏合金制耐蝕耐熱換熱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階段:
S1:原材料及輔材準備
①原材料準備:按重量份準備鎳47份-50份、鉻21份-24份、鉬6.5份-7.8份、銅0.8份-1.3份、石墨粉5份-8份、按nSi-H/nSi-Vi比例配比為1.65-1.7分開保存的端乙烯基硅油及氫基硅油待混合物總重量100份-115份、鉑含量3000ppm-5000ppm的鉑絡合物催化劑1份-1.2份;
②輔材準備:準備足量乙醇、足量過氧化二異丙苯;
S2:預處理
①采用氧化鎂坩堝為容器,將階段S1步驟①準備的鎳、鉻、鉬、銅全部混合均勻后填入坩堝中,獲得待熔煉材料;
②采用真空感應熔煉方法熔煉步驟①獲得的待熔煉材料,升溫前抽真空至1×10-2Pa-1×10-3Pa,待到溫后原料開始熔化時計時,保溫20min-23min后停止加熱并采用氮氣速冷,然后出爐脫模,獲得粗糙坯體;
③將步驟②獲得的粗糙坯體完全機械球磨成粒度500目-800目的微粉,獲得耐蝕導熱微粉;
S3:材料制備
①將階段S2步驟③獲得的耐蝕導熱微粉及階段S1步驟①準備的石墨粉分別按等質量濃度地配比與與階段S1步驟①準備的分開保存的端乙烯基硅油及氫基硅油攪拌均勻,獲得待用A組份和待用B組份;
②將步驟①獲得的待用A組份和待用B組份與階段S1步驟①準備的鉑絡合物催化劑混合均勻后,然后注入模具成設計要求的8字形管狀,將模具及其內的混合材料一并置于真空度1×10-2Pa-1×10-3Pa的環境內進行消泡處理35min-40min,獲得消泡原料;
③將步驟②獲得的消泡原料取出靜置在室溫下至原料完全固化,脫模,獲得待處理成品;
④將步驟③獲得的待處理成品以過氧化二異丙苯為硫化劑,采用135℃-140℃的預硫化工藝處理18min-25min,然后再經215℃-220℃的后硫化工藝處理1h-2h,獲得最終成型管,該最終成型管即為所需合氏合金制耐蝕耐熱換熱管(1)。
2.一種合氏合金制耐蝕耐熱換熱管,其特征在于:該耐蝕耐熱換熱管(1)為以按重量份計的鎳47份-50份、鉻21份-24份、鉬6.5份-7.8份、銅0.8份-1.3份、石墨粉5份-8份、按nSi-H/nSi-Vi比例配比為1.65-1.7分開保存的端乙烯基硅油及氫基硅油待混合物總重量100份-115份為原料,先后通過哈氏合金熔煉并球磨成粉、哈氏合金粉末混合石墨粉按等質量濃度分別注入分開保存的端乙烯基硅油及氫基硅油中并混合均勻、填充后的端乙烯基硅油及氫基硅油在鉑含量3000ppm-5000ppm的鉑絡合物催化劑催化下固化、最終硫化處理等四個步驟后最終獲得的加成型硅橡膠/哈氏合金復合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追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追信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794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調路燈管理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采礦鉆機濾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