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6829.0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96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臧超;石瑋;陳臻康;李佳;孫小丹;肖晨;王瑞潔;陳天琪;馬正正;于云飛;孫剛;楊震宇;吳雪中;莊寧;宋曉波;周德信;顧偉;李赫;劉德才;陳波;胡錦東;趙旭;張文武;凡文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1/12 | 分類號: | E04H1/12;E04F19/00;B05B17/08 |
| 代理公司: | 蘇州瑞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王國華 |
| 地址: | 21500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休息 平臺 環繞 水景 一體化 造型 設計 結構 | ||
1.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休息臺(1),所述休息臺(1)為圓柱形,所述休息臺(1)固定連接于地面基層(2)上,所述地面基層(2)上設置有弧形墻板(3),所述弧形墻板(3)為兩片呈對稱設于所述休息臺(1)的相對兩側;
水景池機構(4),其設于所述弧形墻板(3)和所述休息臺(1)之間,所述水景池機構(4)與所述休息臺(1)邊緣貼合,且所述水景池機構(4)的兩端部與所述弧形墻板(3)的兩端部平齊,封板(5)固定連接所述水景池機構(4)的端部和所述弧形墻板(3)的端部,所述水景池機構(4)的上端設有出水管(6),所述休息臺(1)內部開設有集水槽(7),所述集水槽(7)的側壁開設有連通所述水景池機構(4)內部的進水口(8),所述水景池機構(4)包括隔板(41)、導流板(42)、導流過渡板(43)和整流板(44),所述隔板(41)為弧形板貼合于所述休息臺(1)的表面,所述導流板(42)為截面具有一定斜度的喇叭狀弧形板,且所述導流板(42)的上端部固定連接于所述弧形墻板(3)的上端部上,所述導流過渡板(43)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導流板(42)的下端部,且所述導流過渡板(4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于所述隔板(41)的底部,所述整流板(44)為截面呈C形的弧形板,且所述整流板(44)分別連接所述隔板(41)、所述導流過渡板(43)和所述導流板(42);
飾面機構(9),其設于所述水景池機構(4)和所述弧形墻板(3)之間,所述飾面機構(9)固定連接于所述弧形墻板(3)的側壁上,所述飾面機構(9)包括輕鋼龍骨(91)、副龍骨(92)和飾面板(93),所述輕鋼龍骨(91)為弧形龍骨固定連接于所述弧形墻板(3)的側壁上,所述副龍骨(92)為多根呈等角度均勻排列設置于所述輕鋼龍骨(91)上,所述飾面板(93)為喇叭狀的弧形板固定連接于所述副龍骨(9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墻板(3)為弧形板狀結構,且所述弧形墻板(3)的中心軸與所述休息臺(1)的中心軸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兩所述水景池機構(4)的端部之間圍擋成過道(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板(44)的截面外邊緣與所述隔板(41)表面、所述導流過渡板(43)表面和所述導流板(42)表面皆相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墻板(3)的上端部和所述導流板(42)的上端部包覆設置有收邊條(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1)的底部設置有多個過水口(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42)、所述隔板(41)和所述封板(5)皆為透明玻璃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休息平臺與環繞式水景一體化造型設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7)內設置有連接所述出水管(6)的水泵(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682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煙用料液均質裝置
- 下一篇:雙屏異步顯示處理方法、裝置、雙屏顯示智能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