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6237.9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147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慶陽;陳志超;李燕軍;張成林;馬倩;范曉光;謝希賢;陳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3/22 | 分類號: | C12P13/22;C12N1/20;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苯丙氨酸 生產 方法 | ||
1.一種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包括:菌種活化、種子培養和發酵培養,其中,采用的發酵培養基中維生素H濃度為0.5mg/L,采用消泡劑作為表面活性劑,所述消泡劑的HLB值范圍為1-3,消泡劑添加量為1‰-6‰、添加時間為L-苯丙氨酸即將達到結晶濃度時;所述發酵培養采用全營養流加發酵工藝,將發酵培養基分為底物發酵培養基與濃縮流加培養基,具體為配制3L發酵用量的發酵培養基定容至600mL,取200mL加水定容至2.6L作為底物發酵培養基,剩余400mL作為濃縮流加培養基;所述發酵培養基成分為MgSO4·7H2O 1.5g/L,酵母粉3g/L,蛋白胨1g/L,硫酸銨2g/L,檸檬酸1g/L,K2HPO4·3H2O 6g/L,酪氨酸2g/L,谷氨酸1g/L,FeSO4·7H2O 20mg/L,MnSO4 10mg/L,VB混合液2mL/L,微量元素混合液1.5mL/L,卡那霉素10mg/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為聚醚性消泡劑或有機硅消泡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添加量為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晶濃度為47g/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種活化所用培養基成分為:葡萄糖5g/L,酵母粉4g/L,蛋白胨10g/L,K2HPO4.3H2O 1g/L,酪氨酸1g/L,瓊脂粉25g/L;所述種子培養所用培養基成分為:葡萄糖30g/L,酵母粉6g/L,蛋白胨1g/L,檸檬酸1.5g/L,MgSO4.7H2O 1.5g/L,KH2PO4 2.0g/L,硫酸銨2.0g/L,VB1 1mg/L,FeSO4.7H2O 10mg/L,MnSO4.H2O 5mg/L,維生素H 1mg/L,酪氨酸3g/L,卡那霉素20mg/L。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發酵過程還包括額外的酪氨酸流加,所述酪氨酸流加方式為隨葡萄糖流加,方法為將酪氨酸用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后單獨裝瓶,并與流加葡萄糖分開滅菌,待流加葡萄糖與酪氨酸均冷卻至室溫后混勻。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加葡萄糖為發酵所需主要碳源,發酵期間采用葡萄糖亞適量控制工藝,根據罐內殘糖濃度確定流加速度,且殘糖濃度<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苯丙氨酸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濃縮流加培養基開始流加時間為發酵2h,流加結束時間為發酵32h;2-7h流加速度為13mL/h,7-12h流加速度為14mL/h,12-22h流加速度為15mL/h,22-27h流加速度為13mL/h,27-32h流加速度為10mL/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科技大學,未經天津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6237.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流量數據分析的服務器行為監控方法
- 下一篇:一種棉線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