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5574.6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54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茜;鄢大彬;任強;肖偉;劉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5/04 | 分類號: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董艷奇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體廢物 中含鹽量 測定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固體廢物化學分析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用燃燒法測定固體廢物中有機質含量,當有機質含量高于10%時,采用高有機質含鹽量測定通道,當有機質含量不高于10%時,采用低有質含鹽量測定通道。本發明采用根據有機質含量多少將固體廢物分類測試,當有機質含量高于10%時,引入焙燒,減少有機質對鹽溶解的影響;當有機質含量不一樣時,采用不同的破碎方式,可減少顆粒大小對鹽溶解的影響;測試后期引入雙氧水,可使濾液中的有機物分解,減少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本發明提供的測定方法的測試結果準確,重現性高,可靠性強,對指導固體廢物正確安全填埋具有重大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固體廢物化學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固體廢物安全填埋標準執行《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
(GB18598-2001),該標準主要對重金屬、氟化物以及氰化物等固廢進入填埋區規定了控制限值,但對固廢可溶鹽含量未進行控制限定,更無檢測方法指導。隨著填埋物種類和數量的不斷增多,滲濾液溶解性總固體指標在不斷攀升,從有滲濾液以來的幾百毫克每升上升至現在三萬毫克每升左右,從而導致滲濾液處置非常困難。為了避免高含量可溶鹽固廢直接填埋產生高鹽滲濾液,需對此固廢填埋處置之前進行特殊預處理或者拒絕填埋。按照常規的化學分析原理,可將固體廢物泡在水中一段時間,測試溶在水中的含鹽量,從而計算出固體廢物中的含鹽量,但是當固體廢物中含有機質時,會影響鹽在水中的溶解,從而使測試結果偏低。目前仍無一種統一標準來測試固體廢物中的含鹽量,且按照常規的測試方法,測試誤差較大,因而急需一種能準確測定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以指導固體廢物正確安全填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準確測量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將固體廢物根據有機物含量分類測試,解決現有技術中測量誤差大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固體廢物中含鹽量的測定方法,包括以下測定步驟:
(1)有機質含量確定
將固體廢物樣品烘干至恒重,稱量樣品質量為A,將稱量后的樣品在高于有機質的燃點溫度下灼燒至恒重,冷卻后稱量樣品質量為B,利用質量差值計算有機質含量;
(2)根據有機質含量進行分類測定
1)當有機質含量高于10%時,將固體廢物原樣品混勻后烘干至恒重,將烘干后的樣品破碎為小于一定粒徑的細碎顆粒,稱取質量為 A1的破碎后樣品,將稱量后的樣品在高于有機質的燃點溫度下灼燒至恒重,冷卻后稱量質量為A2,在樣品中加入至少為80mL的水,記錄體積為L1,震蕩過濾,保留過濾后半段的濾液待用;
取體積為V1的濾液注入已烘至恒重且記錄了重量為A3的坩堝內,坩堝送入水浴中,水浴微沸一定時間后加入一定體積的雙氧水,蒸干樣品,將坩堝烘干后記錄質量A4,利用質量差值計算含鹽量;
2)當有機質含量不高于10%時,將固體廢物原樣品混勻后送入烘干至恒重,將烘干后樣品破碎為小于一定粒徑的細碎顆粒,稱取質量為A5破碎后樣品,在樣品中加入至少為80mL的水,記錄體積為L2,震蕩過濾,保留過濾后半段的濾液待用;
取體積為V2的濾液注入已烘至恒重且記錄了重量為A6的坩堝內,坩堝送入水浴中,水浴微沸一定時間后加入一定體積的雙氧水,蒸干樣品,將坩堝烘干后記錄質量A7,利用質量差值計算含鹽量。
進一步地,當有機質含量不高于30%時,設置研磨破碎方式,當有機質含量高于30%時,設置剪切破碎方式。
進一步地,將烘干后的樣品破碎為小于2mm的細碎顆粒,稱取50±0.01g破碎后樣品。
進一步地,震蕩時,在樣品中加入的水量L1和L2分別對應為 A2及A5體積的五倍,震蕩時間至少為3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557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