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5257.4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7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成華;談金忠;湯國毅;顧問;王振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 |
| 主分類號: | E02D1/00 | 分類號: | E02D1/00;E02D19/18;E02D17/18;E03F1/00;E04H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順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質災害 治理 工程 巖溶 塌陷 防治 工程設計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所述第二步(2)中可通過工程地質動測儀和分層沉降儀進行工程地質測繪與檢測,所述第三步(3)中對已塌陷的坑洞進行填埋,可通過插樁、局部混凝土澆筑或/和安裝墻網來進行加固,所述第三步(3)中在巖溶塌陷區域的地下水層內安裝監察設備,此設備為一體化地下水位監測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沒有有效防治塌陷的措施問題,同時本發明實施簡單,適應各個區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領域,具體為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巖溶塌陷是我國六大類地質災害之一,是巖溶地區特有的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華南、華中等人口密集的覆蓋型巖溶區。由于巖溶地面塌陷在時間上具有突發性,在空間上具有隱蔽性,并且一旦發生塌陷將有嚴重的后續效應,目前,不管在塌陷發生前還是在發生后都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進行防治,使得塌陷災害一旦發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
(1)第一步:調查巖溶塌陷區域,通過對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分布、地質結構和巖溶發育特征等進行調查,確定易塌陷的區域;
(2)第二步:定性巖溶塌陷的成因,對(1)中確定的巖溶塌陷區域的形成條件和致塌因素進行系統的工程地質測繪與檢測,確定巖溶塌陷的定性和定量致塌因素;
(3)第三步:防治措施,通過(2)中巖溶塌陷的成因,制定可實施的防治措施有:
a、合理安排巖溶塌陷區域及其周邊的廠礦企業建設和住宅房屋的總體布局;
b、在巖溶塌陷區域的地下水層內安裝監察設備,對地下水位進行實時監控,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地下水突然涌水;
c、對流向巖溶塌陷區域的河流水道進行合理的改道引流;
d、建造防滲帷幕,避免或減少塌陷區的地下水位下降;
e、對已塌陷的坑洞進行填埋,并對填埋后的周邊范圍進行工程加固;
f、建立地面實時監測預警站。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步(2)中可通過工程地質動測儀和分層沉降儀進行工程地質測繪與檢測。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對已塌陷的坑洞進行填埋,可通過插樁、局部混凝土澆筑或/和安裝墻網來進行加固。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三步(3)中在巖溶塌陷區域的地下水層內安裝監察設備,此設備為一體化地下水位監測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沒有有效防治塌陷的措施問題,同時本發明實施簡單,適應各個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下文中的具體實施方式不應當做被理解為對本體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在本發明基礎上顯而易見地作出的各種改變和變化,應該均在發明的范圍之內。
本發明的實施例包括:
一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
(1)第一步:調查巖溶塌陷區域,通過對地形地貌、氣象、水文分布、地質結構和巖溶發育特征等進行調查,確定易塌陷的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未經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52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理療老年護理裝置
- 下一篇:證件自助獲取終端及證件自助獲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