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礦斜井井筒掘砌新工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4792.8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26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明;王松青;汪海波;楊新文;丁飛;吳百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2 | 分類號: | E21D9/02;E21D11/00;E21D11/10;E21D11/38;E21F16/00;E21F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維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吳明華 |
| 地址: | 234099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礦 斜井 井筒 掘砌新工法 | ||
1.一種煤礦斜井井筒掘砌新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工法將所述斜井沿長度方向的開挖掘進依次分為第一施工段、第二施工段、第三施工段;第一施工段、第二施工段均為第三施工段的施工創造出入井斷面;
所述新工法包括:
S1、勘測并確定第一施工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第一施工段的圍巖類別為表土,無瓦斯但具有海子、沙層、自然排水不利;
S2、根據第一施工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第一適用施工方法;
S3、勘測并確定第二施工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第二施工段的圍巖類別為層狀風化基巖抗壓強度低,無瓦斯但具有含水層、自然排水不利;
S4、根據第二施工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第二適用施工方法;
S5、勘測并確定第三施工段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第三施工段的圍巖類別為Ⅳ-Ⅴ抗壓強度高;無瓦斯但具有含水層、自然排水不利;
S6、根據第三施工段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確定第三適用施工方法;
所述第一適用施工方法、第二適用施工方法、第三適用施工方法之間均不相同;
所述步驟S2中的第一適用施工方法具體如下:
S201、使用多臺潛水泵配合焊管排水至地面沉淀池內,以排出第一施工段井口位置海子積水;
S202、在第一施工段采用開挖方式掘進,在第一施工段開挖之前核定近井點坐標及井口坐標,在井筒開口點坐標位置放出開挖基線;
S203、將近井點及井筒中心線使用混凝土進行澆筑,并設置涂紅白漆的鋼筋支架予以保護,防止機械設備碰壓測量點,所有的測量點定位標記一經核實后,測量人員對其進行定期檢查復核;
S204、開挖前進行降水施工,在開挖區域臺階式的布置多臺多管自吸泵,在井口上坡方向30m位置挖一條500×600mm截水溝引水,在第一施工段300m處開挖施工降水井,共同形成降水漏斗圈,通過自吸泵抽水以降低施工降水井的水位,阻斷第一施工段的水路;
S205、第一施工段的開挖方式為明挖順作,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垂直分層開挖土方,上部開挖深度內地基土均為細砂,所以開挖分段長度不宜超過10m,粉細砂層分層開挖厚度不大于1.0m;
基坑開挖為豎向分層、對稱平衡開挖,先挖基坑中間的土,再挖基坑周邊的土,為避免對坑底土的過量擾動,機械開挖預留300mm厚土層用人工挖除,基坑開挖后封底;
S206、第一施工段開挖后邊坡進行放坡處理,采取摩擦釘、網噴支護,澆筑井壁,并對底面進行片石砂漿及混凝土鋪底施工,待第三施工段開始后澆筑回填第一施工段,形成雙層鋼筋混凝土支護;
所述第一施工段的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第一施工段的底面呈反底拱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斜井井筒掘砌新工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驟S4中的第二適用施工方法具體如下:
S401、采用綜掘機掘進,臺階法施工,初始圍巖松散和穩定性差,掘進進尺為500mm,隨著掘進的伸入圍巖系數變大時,逐漸放大臺階長度,配備皮帶機出渣至地面,地面設備運矸;
S402、隨掘進做支護,支護方式為工字鋼支架、背板做臨時支護,底板仰拱鋪設混凝土預制塊,混凝土填充,路面混凝土厚度200mm,第二施工段右側設置排水溝;
S403、在第二施工段內,每隔100m挖設一個接力排水窩,并在第二施工段的底面設置截水溝,所述接力排水窩內設有水泵,排水流量為100m3/h,揚程為100m,工作面使用隔膜泵能夠將水排至接力排水窩,通過排水管路排至地面沉淀池,最終排至礦方指定位置;
所述第二施工段的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第二施工段的底面為仰拱預制塊填充混凝土并呈反底拱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煤第三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479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