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2495.X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64958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成華;談金忠;湯國毅;顧問;王振祥;于丹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18 | 分類號: | G01N33/18;G01N33/24;G01N1/04;G01N1/10;G01V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涂琪順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溫 開發利用 地質 環境監測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所述第二步(2)中所述數據采集設備包括微震監測采集設備、水樣采集設備和土樣采集設備;所述分析設備包括工作站計算機和PC計算機,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監測不足,監測費事費力,監測難度高的問題,同時本發明實施簡單,適應各個區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領域,具體為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如何保障城市能源需求,保護環境,成為地質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淺層地溫能作為一種新型資源,淺層地溫能的開發利用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非常具備開發利用價值,對其的監測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
(1)第一步:測量、定位,采用專業的設備,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區按照圖紙進行相關的測量與定位,確定監測的區域;
(2)第二步:設備準備,當(1)中監測區域確定完成后,將數據采集設備和分析設備準備妥當;
(3)第三步:設備安裝,將(2)中設備按照相應的安裝標準和安裝位置安裝完成,等待設備之間的連通;
(4)第四步:數據采集,當(3)中設備安裝完成并實現連通后,通過相應的采集數據設備對監測區域的數據進行采集;
(5)第五步:數據分析,將(4)中采集的數據通過分析設備進行分析;
(6)第六步:結果,將(4)中分析的數據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計算處理后,得到監測區域內的監測結果;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步(2)中所述數據采集設備包括微震監測采集設備、水樣采集設備和土樣采集設備;所述分析設備包括工作站計算機和PC計算機。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四步(4)中數據采集通過土樣采集設備,分別采集監測區域的淺層土樣和深部土樣,之后對土樣進行化學元素分析;通過水樣采集設備,分別采集監測區域的地表水樣和地下水樣;所述的地表水樣為地表徑流水樣,所述地下水樣為天然地下泉水水樣;之后對水樣進行化學元素分析,通過微震監測采集設備采集微震數據,所述的微震數據包括巖體在微震事件過程中的位置、巖體釋放的能量、巖體的非彈性變形以及巖體的非彈性尺度;將所述的微震監測數據輸入給工作站計算機,并通過微震信號處理軟件和微震數據分析解釋軟件進行處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監測不足,監測費事費力,監測難度高的問題,同時本發明實施簡單,適應各個區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下文中的具體實施方式不應當做被理解為對本體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在本發明基礎上顯而易見地作出的各種改變和變化,應該均在發明的范圍之內。
本發明的實施例包括:
一種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地質環境監測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
(1)第一步:測量、定位,采用專業的設備,對淺層地溫能開發區按照圖紙進行相關的測量與定位,確定監測的區域;
(2)第二步:設備準備,當(1)中監測區域確定完成后,將數據采集設備和分析設備準備妥當;
(3)第三步:設備安裝,將(2)中設備按照相應的安裝標準和安裝位置安裝完成,等待設備之間的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未經江蘇南京地質工程勘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249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