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2219.3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695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鄭世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世成 |
| 主分類號: | B01D50/00 | 分類號: | B01D50/00;B60B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郭童瑜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施工 除塵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機體,所述除塵機體的內側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水腔、除塵腔和下水腔,除塵腔的上下兩端豎直對應設有上風管和下風管,上風管的上端與上風機連接,下風管的下端與下風機連接,上風管和下風管之間周向分布跨設安裝有多根弧形布水管,弧形布水管的內側安裝有多個噴水頭,多根弧形布水管之間的中部還安裝固定有中網隔板,弧形布水管的外側中部還連通設有輸水支管,輸水支管的另一端與上水腔底部連通,下水腔還通過輸水管與上水腔連通,輸水管上還安裝有水泵。本發明結構新穎,除塵效果好、效率高,且節能環保,值得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設實施階段的生產活動,是各類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也可以說是把設計圖紙上的各種線條,在指定的地點變成實物的過程。它包括基礎工程施工、主體結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等。
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灰塵,影響周圍環境,且會對施工人員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針對以上現狀,迫切需要開發一種結構新穎,除塵效果好、效率高,且節能環保的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以克服當前實際應用中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施工用除塵裝置,包括除塵機體,所述除塵機體的內側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水腔、除塵腔和下水腔,所述除塵腔的上下兩端豎直對應設有上風管和下風管,上風管的上端與上風機連接,下風管的下端與下風機連接,所述上風管和下風管之間周向分布跨設安裝有多根弧形布水管,弧形布水管的內側安裝有多個噴水頭,多根弧形布水管之間的中部還安裝固定有中網隔板,所述弧形布水管的外側中部還連通設有輸水支管,輸水支管的另一端與上水腔底部連通,所述下水腔還通過輸水管與上水腔連通,輸水管上還安裝有水泵;所述除塵機體的側壁上設有與除塵腔上部連通的排風孔,除塵腔的上部還安裝有濾塵網筒,所述除塵腔還通過通孔與下水腔連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風機和下風機分別固定于除塵機體的頂部和底部,上風機的出風口與上風管上端連通,下風機的出風口與下風管下端連通,上風管從上水腔穿過,下風管從下水腔穿過,且所述上風管和下風管均與除塵機體密封固定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風管的下端和下風管的上端分別安裝有一個第二單向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布水管為中部向外側弧形突出結構,中網隔板水平設置,中網隔板的上下表面還分別配合設有一層吸水棉層。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輸水管靠近上水腔的一端還安裝有第一單向閥;所述通孔于除塵腔和下水腔之間的外側均勻開設有多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水腔內還安裝有過濾板,過濾板為中部向上傾斜的錐形結構,過濾板的中部與下風管連接固定,過濾板的外圈上側于除塵機體側壁上還設有清污口。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水腔內還水平設有一個環形壓板,除塵機體的頂部周向分布安裝有多個第一伸縮缸,第一伸縮缸的伸縮芯軸下端與環形壓板連接固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濾塵網筒為上小下大的錐形結構,濾塵網筒的上端固定于除塵腔的頂部,濾塵網筒的下端固定于除塵腔的側面腔壁上,且所述排風孔與濾塵網筒外側的除塵腔連通。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塵機體的底部外圈還安裝有多個第二伸縮缸,第二伸縮缸的下端安裝有帶剎車萬向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世成,未經鄭世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22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