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頁巖油CO2 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21630.9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48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曹茜;戚明輝;黃毅;張燁毓;彭旭;杜宏宇;劉虎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四川省科源工程技術測試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1N15/08 | 分類號: | G01N15/08;G01N24/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嘉禾共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20 | 代理人: | 吳迪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頁巖 co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注入量模擬分析方法,涉及石油工程技術領域,通過核磁共振儀在線測試頁巖油被驅替過程中的核磁共振T2譜圖,獲得在高溫高壓環境下的頁巖巖心核磁共振T2譜圖,同時測定了頁巖巖心在進行驅替頁巖油驅替之前和驅替之后的孔隙率,得到驅替前后的孔隙率變化情況;根據驅替前后頁巖巖心的孔隙率變化和驅油效率的變化得到CO2/N2交替驅替頁巖油的注入量調整表達式。本發明獲得的注入量調整表達式可用于在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開采過程中CO2/N2的注入量調整參考,提高在實際開采過程中CO2/N2驅油總效率,進而提高頁巖油的采出率,降低二氧化碳的使用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注入量模擬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頁巖油是以頁巖為主的頁巖層系中所含的原地滯留油氣資源,圈閉界限不明顯,無法形成自然工業產能。隨著水平井和分段壓裂技術水平及開發能力的提高。頁巖油成為最有可能成為替代石油天然氣的能源已是各國的共識。頁巖油藏是一種非常規油氣藏,其具有低滲低孔的特點,因此傳統的水驅方式難以適用。
由于CO2對原油的抽提能力和在有機質中的強吸附作用,CO2注入技術成為具有潛力的高效開發頁巖油藏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和氣源限制,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量,探索二氧化碳和氮氣驅替頁巖油成為了目前的頁巖油開發的熱點。
由于二氧化碳和氮氣交替驅替頁巖油目前研究還較少,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仍集中在二氧化碳和氮氣驅替頁巖油有效性上,對于二氧化碳和氮氣多次交替驅替頁巖油對驅油效率、孔隙率變化情況以及二氧化碳與氮氣的注入量變化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發明內容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注入量模擬分析方法,用于模擬油頁巖在二氧化碳和氮氣多次交替注入驅替頁巖油的驅替方式下驅油效率和孔隙率的變化情況,并根據模擬結果獲得CO2/N2交替驅替頁巖油的注入量調整表達式,用于實際頁巖油開發過程中CO2/N2交替驅替頁巖油的注入量參考。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注入量模擬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種頁巖油CO2/N2交替驅替注入量模擬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取頁巖巖心并經過預處理之后孔滲測試,測定頁巖巖心的初始孔隙率p0;
S2)對頁巖巖心抽真空后飽和地層水,然后加壓到設定壓力,并用錳水驅替地層水;加熱到設定溫度,并在設定溫度和設定壓力下使所述頁巖巖心飽和原油,測得初始狀態下的核磁共振T2譜A;
S3)保溫保壓,然后注入CO2,再注入N2,并測得在氣壓平衡時的核磁共振T2譜B,計算核磁共振T2譜B與核磁共振T2譜A在同一坐標下的曲線面積差;
S4)重復步驟S3,直至第N次獲得的核磁共振T2譜N與第N-1次獲得的核磁共振T2譜N-1在同一坐標下的曲線面積差小于第N次獲得的核磁共振T2譜N的曲線面積的0.5%,停止注入;
S5)對頁巖巖心再次抽真空,并通過氦氣法再次測定頁巖巖心的孔隙度p;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四川省科源工程技術測試中心,未經西南石油大學;四川省科源工程技術測試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16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爐灶用燃氣與風量智能控制系統
- 下一篇:一種滾動球磁正交感應發電裝置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