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門用無縮頸通軸閥桿結構及蝶閥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20878.3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27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3 |
| 發明(設計)人: | 霍克強;高楓;程川;孫亞楠;郭寶霞;趙洪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銀河閥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1/22 | 分類號: | F16K1/22;F16K1/4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50 天***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閥門 縮頸 通軸閥桿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閥門用無縮頸通軸閥桿結構及蝶閥,包括閥桿本體,其下連接端外圓周設有方榫,分別為第一榫面、第二榫面、第三榫面和第四榫面;以閥桿本體的中心為原點,其中第一榫面和第二榫面相對于Y軸呈對稱設置,第一榫面和第二榫面與X軸的夾角為32.5°;通過第一榫面上棱邊和原點的平面與Y軸的夾角為10°;通過第一榫面下棱邊和原點的平面與X軸的夾角為35°;第二榫面和第三榫面相對于X軸呈對稱設置;第三榫面和第四榫面相對于Y軸呈對稱設置。采用斜方榫結構和下軸套的配合彌補了傳統設計通軸無銷閥桿縮頸嚴重的技術缺陷,最大限度利用了軸料,大大提高了閥門的使用壽命;結構上更合理,性能更可靠,通該閥桿便于維修和更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閥門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閥門用無縮頸通軸閥桿結構及蝶閥。
背景技術
通用蝶閥閥門上主要零件閥桿(閥桿)的設計是閥門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用蝶閥的閥桿設計分為有銷和無銷及通軸斷軸設計兩個方面,設計上閥桿要與閥板剛性連接,進而把閥桿上部傳動裝置輸入的扭矩轉為閥門(閥板)的開關力,驅動閥門開關;本發明針對通用蝶閥中的通軸設計結構,進行改進,現有相關設計進行對比分析說明如下:
1傳統不縮頸通軸設計:
此設計閥桿貫通閥板,軸的材料沒有浪費,也能得到足夠的設計強度,但是必須通過徑向打銷子以固定閥板與閥桿。
2縮頸通軸設計:
此設計閥桿貫通閥板,但是因為要與閥板采用方榫連接或花鍵聯接形式,出現閥桿上下軸徑不同的現象,即縮頸,這樣不用打銷子就可以固定閥板與閥桿,互換性好,安裝工藝好。
但是這種設計閥桿出現軸徑不一致的臺階設計,尤其是該臺階出現在閥門閥板與閥體連接處,產生應力集中容易斷裂,同時這種設計材料浪費嚴重,不能得到足夠的設計強度。
綜述所述,目前市場中尚未有通軸且不縮頸的閥桿出現,本發明的設計改變了這種狀況,通過蝶閥上無縮頸帶斜方閥桿的設計最大限度利用軸料,同時其與軸套的方榫配合實現扭矩的傳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閥門用無縮頸通軸閥桿結構及蝶閥。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閥門用無縮頸通軸閥桿結構,包括閥桿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板本體的下連接端外圓周設有方榫,其中方榫由四個榫面圍合而成,分別為第一榫面、第二榫面、第三榫面和第四榫面;以閥桿本體的中心為原點,其中四個榫面分別對應分布在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內,其中第一榫面和第二榫面相對于Y軸呈對稱設置,第一榫面和第二榫面與X軸的夾角為32.5°;通過第一榫面上棱邊和原點的平面與Y軸的夾角為10°;通過第一榫面下棱邊和原點的平面與X軸的夾角為35°;其中,第二榫面和第三榫面相對于X軸呈對稱設置;第三榫面和第四榫面相對于Y軸呈對稱設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榫長度為軸徑的0.8-1.5倍。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方榫的四個榫面的深度為軸徑的2%。
本發明還公開一種蝶閥,包括閥體、閥板、閥桿以及安裝在下軸座內與閥桿連接下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采用上述的閥桿,所述下軸套的內圓周設有與閥桿下端部的方榫匹配的方榫通槽;所述閥桿的下端部的方榫插裝在下軸套的方榫通槽內;所述閥板的閥桿安裝孔內的下端部設有與閥桿下端部的方榫匹配的凸出的方榫通槽。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技術效果: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及采用斜方榫結構和下軸套的配合彌補了傳統設計通軸無銷閥桿縮頸的技術缺陷,沒有縮頸閥軸在縮頸處引起應力集中的設計缺陷,而當閥板關閉時,閥桿的最大弧面正面支撐閥板的壓力,當旋轉打開一個小角度一般為25-30度時閥板承受的壓力級沖擊力都大幅減小,大大提高了閥門的使用壽命;其無需對閥桿尤其是長閥桿進行縮頸設計,最大限度利用了軸料,便于維修和更換。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銀河閥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銀河閥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08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