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漆包線脫漆搪錫自動化生產設備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020217.0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864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明華;呂冬梅;程章;梁洪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R43/28 | 分類號: | H01R43/2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0 | 代理人: | 趙春海 |
| 地址: | 23005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漆包線 脫漆搪錫 自動化 生產 設備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漆包線脫漆搪錫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依次設置的漆包線輸送單元、漆包線裝夾切斷單元、第一機械手裝置、漆包線脫漆搪錫單元和第二機械手裝置,漆包線裝夾切斷單元包括第一輸送裝置、裝夾下模具自動上料裝置、裝夾上模具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切斷裝置,第一輸送裝置上設置有第一裝夾模具放置槽,漆包線脫漆搪錫單元包括第二輸送裝置、位姿切換機構、脫漆槽和搪錫槽,第二輸送裝置上設置有第二裝夾模具放置槽。本發(fā)明可實現漆包線輸送、裝夾、切斷、脫漆和搪錫整個生產工藝過程的自動化,裝夾過程簡單快捷,裝夾模具可循環(huán)使用,漆包線脫漆長度相同、搪錫效果一致,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智能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漆包線脫漆搪錫自動化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電感線圈的應用極為廣泛,如LC濾波電路、調諧放大電路、振蕩電路、均衡電路、去耦電路等等都會用到電感線圈。而對于使用較小或較細的磁環(huán)繞制環(huán)形電感時,通常由于工藝要求,需要或只能采用人工繞制的方式。環(huán)形電感的繞制方法通常是將一定長度的漆包線采用單層繞法或多層繞法等方式將漆包線按照一定技術要求纏繞于磁芯骨架上。
漆包線在纏繞之前,需要將成卷的漆包線裁切成一定長度的小段,而后對其兩端進行脫漆和搪錫處理,以便后續(xù)環(huán)形電感的繞制及電感成品使用時的電性連接。現有的漆包線裁切方式是采用單根漆包線逐段定長裁切,裁切后的小段再通過人工對齊排列粘貼在耐高溫的專用膠帶上,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現漆包線的彎曲變形、端部不齊等問題,直接影響后續(xù)脫漆工序段的脫漆長度和搪錫工序段搪錫長度的一致性,影響產品規(guī)格的一致性;同時,專用的耐高溫膠帶價格昂貴,且無法重復利用,極大提升了生產升本。
現有的漆包線表面漆層的去除方法一般為脫漆劑浸泡、機械刮削、濃硫酸浸泡—鉻酸液漂洗—兩道水洗、火燒加熱、高溫的苛性堿醇溶液浸泡等方式。而實際的生產工藝中,上述各種方法無法適應大批量生產作業(yè)或無法保證漆包線端部脫漆效果的一致性,更無法與漆包線的裁切、裝夾和后續(xù)的搪錫工藝有機銜接而形成自動化的流水線生產,極大影響了漆包線的加工處理效率,進而降低了環(huán)形電感的生產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漆包線脫漆搪錫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漆包線輸送、裝夾、切斷、脫漆和搪錫整個生產工藝過程的自動化,極大提升生產效率;使得裝夾過程簡單快捷,裝夾模具可循環(huán)使用,降低生產成本;使漆包線脫漆長度相同、搪錫效果一致,極大提升產品品質的一致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漆包線脫漆搪錫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依次設置的漆包線輸送單元、漆包線裝夾切斷單元、第一機械手裝置、漆包線脫漆搪錫單元和第二機械手裝置;
所述漆包線裝夾切斷單元包括第一輸送裝置、設置于第一輸送裝置輸入端的裝夾下模具自動上料裝置、分別設置于第一輸送裝置頂部的裝夾上模具自動上料裝置和自動切斷裝置;
所述第一輸送裝置上設置有多個依次毗鄰的第一裝夾模具放置槽,所述裝夾下模具自動上料裝置連續(xù)地將裝夾下模具逐個送入第一裝夾模具放置槽內,所述裝夾上模具自動上料裝置連續(xù)地將裝夾上模具逐個送入裝夾下模具上;
所述裝夾上模具和裝夾下模具可拆卸地組合成用于裝夾漆包線的裝夾模具;
所述自動切斷裝置用于裝夾模具內漆包線的等長切斷;
所述漆包線脫漆搪錫單元包括第二輸送裝置、分別設置于第二輸送裝置上的位姿切換機構、脫漆槽和搪錫槽;
所述第二輸送裝置上設置有多個可轉動定位的第二裝夾模具放置槽;
所述第一機械手裝置用于將位于第一裝夾模具放置槽內的裝夾模具逐個轉移至第二裝夾模具放置槽內;
所述第二機械手裝置用于將裝夾模具從第二裝夾模具放置槽內移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未經安徽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202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