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短纖紗及由其制得的紡織品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9444.1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1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2 |
| 發明(設計)人: | 狄興峰;潘濤;包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2G3/26 | 分類號: | D02G3/26;D02G3/24;D02G3/04;D01H5/72;D03D15/283;D03D15/217;D03D15/225;D03D15/233;D03D15/47;D03D15/40;D04B1/14;D04B1/16;D04B2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600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短纖紗 紡織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短纖紗及由其制得的紡織品。該短纖紗具有2.4~3.2的英制捻系數,短纖紗的表面上3mm以上毛羽數低于80根/10m,且短纖紗的斷面上纖維主體的總投影面積占短纖紗的總投影面積的25%~40%。本發明的短纖紗手感蓬松、柔軟,由其制得的紡織品的抗起毛起球性優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蓬松性短纖紗及由其制得的紡織品。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裝潮流的變換,對于紗線的開發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改善品質。其中,高蓬松紗線的開發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傳統的紗線大多數是通過將捻度設低以獲得蓬松效果,但是捻度設低后,前羅拉到鋼絲圈的加捻區段里,前羅拉出口處的紗線強力下降明顯,紡紗效率較低。而且,單純地降低捻度后,還會帶來毛羽增加、耐磨性變差等問題,影響到最終紡織品的抗起球性能等。
比如,中國專利文獻CN110184697A中公開了一種絲柔紡柔軟紗的紡紗工藝。具體公開了在細紗工序中,細紗機同時喂入兩根粗紗,經牽伸、加捻后卷繞至細紗管,管紗重量為40~60g,錠速為8000~12000r/min,捻向為S捻,捻系數為220~280,總牽伸倍數為39~52,所得紗線的柔軟程度、表面光潔度以及面料上染率均得到了提高,但是,因為紡紗過程中捻度是從管紗紗線傳遞到前羅拉出條處須條上,使用低捻度時,傳遞到前羅拉輸出須條的捻度很低,這就導致須條強力低下,從而在前羅拉出口處容易出現斷紗問題,紡紗效率低,而且抗起球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又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1631903A中公開了一種工業生產紗及其紡織品的方法和采用該方法的環錠紡紗機。在環錠紡紗機上設置特殊的假捻設備,將紗線的加捻段一分為二,通過假捻使得前羅拉出口處獲得較高的捻度,避免了出現斷紗的問題,可以獲得捻系數為2.0~2.3的紗線。由于在紡紗過程中受到假捻設備摩擦,加上紗線捻度偏低,纖維尾端極易受到摩擦形成毛羽,抗起毛起球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起球性優良的高蓬松性紗線及由其制得的紡織品。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本發明的短纖紗,其英制捻系數為2.4~3.2;所述短纖紗的表面上,3mm以上毛羽數低于80根/10m;所述短纖紗的斷面上,形成所述短纖紗的纖維主體的總投影面積占所述短纖紗的總投影面積的20.0%~40.0%。
本發明的短纖紗,其表面上3mm以上的毛羽少,抗起球性得到有效改善;而斷面上纖維間空隙多,蓬松度高。由這樣的短纖紗制得的紡織品手感蓬松、柔軟,抗起毛起球性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短纖紗,其英制捻系數小于2.4時,雖然纖維間空隙增加,紗線手感柔軟、蓬松,但過低的捻系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纖維間的抱合力降低,易斷頭,不足以維持正常織造的強力要求,同時纖維間摩擦力降低,容易形成毛羽,抗起毛起球性能受到影響,還會形成明顯的條干不勻等質量問題。當英制捻系數大于3.2時,紗線結構緊密、不蓬松,斷面上纖維主體占比大、空隙少,手感硬,保溫性能降低。因此,本發明的短纖紗要求英制捻系數在2.4~3.2之間,優選為2.6~3.0。
一般來說,短纖紗的表面毛羽中,長度3mm以上的毛羽的多少對紗線以及面料的機械性能、加工性能和手感等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長度為3mm以上的毛羽根數80根/10m以上時,外露紗體的纖維較多,補強紗體強力的纖維偏少,紗線強力低,斷頭發生率高,抗起毛起球性受到影響,而且這些毛羽在編織通道受到刮擦后容易成球,堵塞通道,影響織造和加工效率。因此,本發明的短纖紗要求3mm以上毛羽數低于80根/10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94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