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手指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18999.4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77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峰;王欣;竺楓;鹿亮;劉崇兵;杜龍威;蔡小平;黃海燕;官小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68 | 分類號: | A61B17/68;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孫海杰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指 固定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手指固定裝置,涉及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手指固定裝置包括支座,支座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上設置有貫穿其相對兩側壁的軸孔,第二固定部上設置有貫穿其相對兩側壁的連接孔,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分別與相鄰的兩節指骨連接;第二固定部上設置有開口朝向第二固定部所在一側的鉤槽。利用轉軸骨針穿過軸孔和近節指骨,利用連接骨針穿過連接孔和中節指骨。在近節指骨上再固定一個固定骨針,在固定骨針和鉤槽之間放上一個彈性連接裝置,彈性連接裝置可以鉤掛在鉤槽和固定骨針之間。彎曲中節指骨時,支座可以以軸孔內的轉軸骨針為軸旋轉,同時手指將會克服彈性連接裝置的彈性勢能,從而達到鍛煉手指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手指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手部骨折在臨床上很常見,大多因工傷、交通事故等所導致。由于手是精細運動器官,對骨折的治療要求高于身體其他部位,同時,手部骨、關節體積小而數量多、周圍軟組織結構多,損傷往往呈多發性,復位與固定的難度較大,治療不當常常會遺留明顯的功能障礙。此外,與骨關節毗鄰的手指屈伸肌腱和關節囊常會因自身的損傷以及創傷后的病例改變而引起粘連或者攣縮,影響關節運動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要避免長時期、大范圍和非功能體位的固定,患手應在不妨礙骨與關節損傷愈合的前提下及早開始功能鍛煉。
而現有的手指固定裝置不具備相應的功能結構,無法輔助患者完成手指彎曲鍛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指固定裝置,以緩解現有的固定裝置無法輔助患者鍛煉手指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手指固定裝置,所述手指固定裝置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包括沿其長度方向依次設置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設置有貫穿其相對兩側壁的軸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設置有貫穿其相對兩側壁的連接孔,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分別與相鄰的兩節指骨連接;
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設置有開口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所在一側的鉤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設置有止擋孔,所述止擋孔與軸孔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設置有第一鎖緊件,所述第一鎖緊件用于將所述止擋孔中的鎖緊骨針與所述第一固定部鎖緊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孔的數量為多個。
進一步的,多個所述連接孔平行且間隔設置,多個所述連接孔沿支座長度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固定部背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設置有沿支座長度方向并向內延伸的鎖孔;所述連接孔均位于所述鎖孔的一側,且所述連接孔與所述鎖孔連通,以使所述連接孔內的連接骨針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鎖孔內;
所述手指固定裝置還包括內置鎖緊桿和第二鎖緊件,所述內置鎖緊桿上的外壁上設置有環形的凹部,所述凹部的數量與所述連接孔的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所述凹部用于在所述內置鎖緊桿朝所述鎖孔內側運動時與所述連接孔內的連接骨針抵接;所述第二鎖緊件用于向鎖孔內部頂推內置鎖緊桿,并將所述內置鎖緊桿鎖緊固定在所述鎖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間連接有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所述第一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部連接,所述第一連接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部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部連接,所述第二連接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部連接;
所述第一連接臂和第二連接臂均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向背向或者朝向彼此的方向彎曲,以改變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臂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固定部連接,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臂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固定部連接,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的連接處形成第一連接臂的彎曲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899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