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源匯系統的定量表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8341.3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51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順利;于興河;李勝利;付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 主分類號: | G01V11/00 | 分類號: | 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系統 定量 表征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源匯系統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基于鉆井巖心、薄片、鋯石的測試資料及三維高精度地震資料,精細刻畫古近系基巖組成及分布;S2、在古近系基巖組成及分布的基礎上,結合古地貌刻畫古近系重點層段分水線分布及凸起邊緣邊界樣式差異劃分匯水區;S3、利用三維地震資料刻畫物源搬運通道類型、方向及搬運能力大小,分析古近系各三級層序內物源通道平面組合特征及其與沉積砂體間的配置關系;S4、在三級層序地層格架內,將測井?巖心?地震相綜合刻畫,結合區內古地理背景分析識別沉積體系;S5、通過對源匯系統定量參數的分析,在分析沉積體積、地形高差、匯水面積、溝谷截面積四個參數的基礎上,得到計算公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質勘探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源匯系統的定量表征方法。
背景技術
源匯系統的概念來自現代海洋沉積學,近些年引入到古代沉積系統領域的研究中。它強調從剝蝕地貌與沉積地貌的變化、演化來分析地質歷史。近20年來,源匯概念開始在大陸邊緣沉積作用的研究中興起,被認為是沉積體系半定量分析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沉積學研究中引入源匯分析的概念和思想。在2010年美國石油地質年會上,源匯分析成為沉積學研究熱點之一。近年來,許多重大地球科學研究計劃都設立了關于源匯系統的長期研究工作,如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與聯合海洋學協會組織的“大陸邊緣科學計劃劃”,把從造山帶的物源區、到沖積平原、淺海陸架,最終到深海盆地的源-匯系統列為近10年的四大重要研究領域之一。歐洲多國結合國際大陸計劃和綜合大洋鉆探計劃(IODP)發起了“EUROSTRATAFORM”計劃,著重了解從源到匯的沉積系統,理解和模擬地中海和北大西洋邊緣由河流經淺海陸架和峽谷到深海的無機和有機顆粒的搬運過程,確定沉積物搬運過程、通道和通量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對沉積地層形成的作用和貢獻。目前,源匯系統的分析思想在我國陸相湖盆沉積體系研究中也在不斷地應用。
目前大多數學者將海相盆地源匯系統劃分為四部分:物源區—陸架區—斜坡區—盆地充填區。每一部分都包含多個參數,包括地貌、溝谷、沉積體等,因此,需要對每個參數進行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源匯系統的定量表征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源匯系統的定量表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基于鉆井巖心、薄片、鋯石的測試資料及三維高精度地震資料,精細刻畫古近系基巖組成及分布;
S2、在古近系基巖組成及分布的基礎上,結合古地貌刻畫古近系重點層段分水線分布及凸起邊緣邊界樣式差異劃分匯水區;
S3、利用三維地震資料刻畫物源搬運通道類型、方向及搬運能力大小,分析古近系各三級層序內物源通道平面組合特征及其與沉積砂體間的配置關系;
S4、在三級層序地層格架內,將測井-巖心-地震相綜合刻畫,結合區內古地理背景分析識別沉積體系;
S5、通過對源匯系統定量參數的分析,在分析沉積體積、地形高差、匯水面積、溝谷截面積四個參數的基礎上,得到公式如下:
Y=-2.7×X12+3.3×10-4×X22-123.6×X32+8.3×X1+8.9×10-2×X2+26.2×X3-4.1
其中,Y為沉積體系體積;X1為地形高差;X2為匯水面積;X3為溝谷截面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未經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834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