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化氣脫硫醇尾氣回收利用工藝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7741.2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163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來珅;李本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淄博海益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86 | 分類號: | B01D53/86;B01D53/78;B01D53/62;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趙真真 |
| 地址: | 25641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化氣 脫硫 尾氣 回收 利用 工藝 裝置 | ||
本發發明屬于石油化工裝置VOC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化氣脫硫醇尾氣回收利用工藝及裝置。將含有烴類和硫化物的尾氣通過增壓和控制爆炸極限,輸送至催化裂化再生器中,烴類物質和硫化物進行高溫催化裂解反應,生成CO2、SO2和SO3,生成的SO2、SO3隨煙氣進入脫硫裝置進行脫硫處理后環保排放。本發明基本能夠實現脫硫醇尾氣的零排放,降低了VOC的排放,同時充分利用了煉油廠現有的配套裝置,降低了其它處理方式的設備投資和運行能耗,而且實現了尾氣中烴類有機物的氧化反應,實現了烴類熱值的回收,副產部分蒸汽,同時能夠將硫化物轉化成穩定的硫酸鹽,避免了硫化物惡臭氣體對環境的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石油化工裝置VOC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液化氣脫硫醇尾氣回收利用工藝及裝置。
背景技術
石油化工行業煉油廠生產液化氣、汽油、柴油等產品。這部分產品容易揮發,形成揮發性有機物VOC擴散到大氣中造成污染,尤其是這些產品和半成品中含有硫化氫、甲硫醇、乙硫醇、二甲基二硫、二乙基二硫、甲基乙基二硫、丙硫醇、甲硫醚、羰基硫等,又對大氣造成硫污染。
目前液化氣、汽油一般采用脫硫醇裝置進行脫硫醇,液化氣和汽油脫硫醇裝置中的尾氣含有烴類、硫醇和硫化物,有刺激性臭味臭味并且有毒。目前普遍的處理措施都是就地高點排放或者引至煙囪高點稀釋后排放,從本質上都沒有解決環保排放問題,且在夏季雷雨天氣排放時容易引燃高空排放的尾氣,造成火災。這股尾氣中主要成分是空氣、少量的烴類和硫化物,目前也出現了專門的采用吸附劑吸附或者冷凝法的裝置和新技術,但是該類裝置投資巨大,能耗高同時又形成吸附劑等新的危廢。
因此,如何解決現有的液化氣及汽油脫硫醇尾氣排放問題,消除尾氣排放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同時有效利用尾氣中烴類,降低裝置尾氣處理成本和能耗,成為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液化氣脫硫醇尾氣回收利用工藝及裝置,能夠實現尾氣的零排放,同時可有效利用尾氣中烴類。
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所述的液化氣脫硫醇尾氣回收利用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向排出的液化氣脫硫醇尾氣中通入凈化風,將尾氣稀釋;
(2)經凈化風稀釋后的尾氣加壓后進行高溫催化裂解反應,生成CO2、SO2和SO3;
(3)將SO2和SO3與堿反應,生成硫酸鹽。
步驟(1)中排出的液化氣脫硫醇尾氣流量為14-16Nm3/h,尾氣中液化氣濃度的2-10%。
步驟(1)中凈化風與排出的液化氣脫硫醇尾氣的風量比值為5-10:1。
步驟(2)中凈化風稀釋后的尾氣中的液化氣的濃度小于1.5v%。液化氣的爆炸極限是1.5-9.5v%,為了達到安全輸送的目的,向尾氣管道中注入凈化風,采用凈化風稀釋尾氣,是尾氣中的液化氣濃度低于爆炸下限,可以安全輸送。
步驟(2)中凈化風稀釋后的尾氣加壓至0.3-0.5MPa。
步驟(2)中高溫催化裂解反應在600-800℃含氧條件下進行,尾氣中的烴類和硫化物被高溫氧化,然后隨煙氣進入后續原有的脫硫單元進一步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淄博海益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淄博海益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77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