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LNG船加注管固定管夾及固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4736.6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41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施健;鄭志敏;向志學;顏廷樂;張立威;張航;原冬冬;張小朋;徐鑫俊;張浩;陳江山;于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10 | 分類號: | F16L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孫金金;周濤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ng 加注 固定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LNG船加注管固定管夾及固定方法,所述固定管夾包括支架、底座、下部圓弧管夾、上部圓弧管夾、上部止動圈、下部止動圈、前套管、后套管及限位墊圈;所述下部圓弧管夾焊接在底座上,所述上部圓弧管夾與下部圓弧管夾對稱設置,所述上部止動圈焊接于上部圓弧管夾的內側,所述下部止動圈焊接于下部圓弧管夾的內側,上部止動圈或下部止動圈沿軸線方向開設有限位槽,LNG加注管上焊接有前套管及所述后套管,所述上部止動圈、下部止動圈嵌合于前套管、后套管之間,前套管與后套管通過限位墊圈連接,所述限位墊圈嵌合于限位槽內;所述底座可滑動地安裝于支架上。本發明結構簡單,滿足了由于低溫收縮引起的LNG加注管變形所需的徑向位移空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船舶建造技術領域,一種LNG船加注管固定管夾及固定方法。
背景技術
船舶上的燃料都是需要碼頭或者駁船來提供的,一般來說,船舶的左右兩舷都有一個加油站,碼頭或者駁船上的燃料都需要通過軟管連接到加油站的加油通岸接頭輸送,再通過固定管路將燃料輸送到船上的儲油倉內。
傳統的燃料一般都是在常溫狀態下輸送,粘度較高的重油也只需要加熱到不超過50攝氏度的溫度,對于這些常規燃料的輸送,由于溫差在正常的設計范圍之內,加油站的通岸接頭管路只需要用普通的方式固定即可。
隨著海上運輸規模的日益擴大,國際海事組織IMO對于船舶的大氣排放提出了更加嚴格的限制要求。因此,采用液化天然氣(LNG)等清潔燃料逐步替代了傳統燃料,對現有船舶進行LNG雙燃料改裝設計的重點之一就是設置LNG加油站,由于是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加裝,空間上個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對于甲板上堆放貨物的集裝箱船。
LNG是目前普遍公認的高效清潔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特點是在一個大氣壓下低溫(-163℃)液化的LNG的體積約為0攝氏度時天然氣體積的1/600,非常適合儲存和運輸。考慮到LNG燃料加注時巨大的溫差變化,傳統的LNG貨物運輸船對加注站區域留有足夠的空間,將加注管終端牢牢地固定住,后續管段依次布置閥件、濾器和其他附件,利用彎管和限位管夾來吸收和控制管路因溫差產生的變異。集裝箱船等甲板空間有限的貨船,在布置LNG燃料加注站時,為了節省空間,方便施工,一般將閥件、濾件等附件模塊化,而留給布置彎管和管夾的空間就非常有限,無法有效地控制管路因溫差產生的變形,這無疑是LNG雙燃料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LNG船加注管固定管夾,本發明能夠使得LNG燃料加注管在距離固定點很近的地方將加注管轉向船的前后方向,不需要在船寬的方向留有很大的布置空間。此外,本發明還要提供一種LNG船加注管的固定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LNG船加注管固定管夾,包括支架、底座、下部圓弧管夾、上部圓弧管夾、上部止動圈、下部止動圈、前套管、后套管及限位墊圈;
所述下部圓弧管夾焊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上部圓弧管夾與所述下部圓弧管夾對稱設置,兩者之間形成用于固定LNG加注管的圓形容納腔,所述上部圓弧管夾、所述下部圓弧管夾的兩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裝座并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所述上部止動圈焊接于所述上部圓弧管夾的內側壁上,所述下部止動圈焊接于所述下部圓弧管夾的內側壁上,所述上部止動圈或所述下部止動圈沿軸線方向開設有限位槽,所述LNG加注管上焊接有所述前套管及所述后套管,所述上部止動圈、所述下部止動圈嵌合于所述前套管、所述后套管之間的間隙內,所述前套管與所述后套管通過限位墊圈連接,所述限位墊圈嵌合于所述限位槽內;
所述底座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底座的滑動方向與LNG加注管長度方向垂直。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LNG加注管設置于所述上部圓弧管夾、所述下部圓弧管夾之間時,所述上部圓弧管夾與下部圓弧管夾對應位置處的安裝座之間存在安裝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47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混凝土流變調節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缸套毛坯智能化去毛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