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4235.8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5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勇;李靜簡;宋艷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全和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67/04 | 分類號: | C08L67/04;C08L71/02;C08K3/08;C08J7/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煜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46 | 代理人: | 朱維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濱海新區經濟技術***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醫學 性能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涉及復合材料技術領域。該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組成聚乳酸50?60份、納米銀增強體15?20份、PEG復合膜材料10?15份、抗老化劑1?1.7份、分散劑1?1.7份、DH?2塑料增強劑2?3份,所述制得的復合材料的表面覆蓋有增強層,所述增強層的材料為醫用高分子固化樹脂,所述增強層的厚度為0.15?0.4mm。通過選用合理的塑料材料原料聚乳酸,使其均有可降解的性能,能夠很好的進行回收處理,通過加入納米銀增強體和PEG復合膜材料,能夠使制得的復合材料均有一定的抗菌性能,而且能夠使制得復合膜材料的強度?重量比較大,應用于醫療儀器的各種支架結構中,具有很大的市場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復合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塑料材料具有產量大、用途廣、成型性好、價格便宜的很多優點,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主要應用于許多的產業和領域,如汽車、航天、建筑、醫療等領域,塑料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制造出各種形狀,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
醫學領域應用的塑料比常規的塑料要求要高很多,傳統的塑料在抗菌性、和強度-重量比上還不能夠完全的滿足使用要求,特別是一些醫療支架結構中。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傳統的塑料在抗菌性、和強度-重量比上還不能夠完全的滿足使用要求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組成聚乳酸50-60份、納米銀增強體15-20份、PEG復合膜材料10-15份、抗老化劑1-1.7份、分散劑1-1.7份、DH-2塑料增強劑2-3份。
優選的,所述制得的復合材料的表面覆蓋有增強層,所述增強層的材料為醫用高分子固化樹脂,所述增強層的厚度為0.15-0.4mm。
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制備工藝,
步驟1、首先對聚乳酸顆粒進行加熱,使其處于完全熔融狀態,然后向融化狀態的聚乳酸液體中加入納米銀增強體;
步驟2、向步驟1中的融化狀態的聚乳酸進行攪拌混合,并添加抗老化劑、分散劑、DH-2塑料增強劑;
步驟3、對步驟2中的融化狀態的聚乳酸進行充分混合,然后進行降溫處理,再加入PEG復合膜材料,使PEG復合膜材料與半固態的聚乳酸材料進行分層;
步驟4、對制得的材料進行熱輥扎壓制處理,制成片狀復合材料;
步驟5、對片狀復合材料進行切制,切制成條狀材料,然后向表面噴涂粘性增強層,并進行熱固化處理;
步驟6、制得的材料進行封裝保存,進行后續的成型加工處理優選的,。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的加熱溫度為500℃-700℃,所述步驟3中的降溫后的溫度為450℃-50℃。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的充分混合方式為磁震動混合,磁震動能夠更快的加速納米銀增強體的運動,使納米銀增強體混合的更加均勻。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熱輥扎的溫度為60℃-130℃。
優選的,所述步驟5中固化處理為紫外線照射固化處理。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醫學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全和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天津全和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423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循環漿態床加氫裂化方法
- 下一篇:車內視力改善裝置、設備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