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14175.X | 申請日: | 2020-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2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03 |
| 發明(設計)人: | 任祥軍;王新琨;張燦明;張永生;梁國治;朱建;李建;李衛龍;張奮奮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煤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眾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 地址: | 235000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煤礦 井下 工作面 采空區 支承 壓力 劃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根據采空區礦壓、漏風風速和臨界氧濃度進行劃分,其中,采空區礦壓包括應力增高區a、應力降低區b和應力不變區,“三帶”分別為自燃帶、散熱帶和窒息帶,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空區漏風風速、采空區氧濃度分布、采空區遺煤溫升速度對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量化“三帶”的寬度尺寸,確定采空區回采工作面作業的安全區域,保證煤炭開采的安全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煤礦開采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
背景技術
煤礦回采巷道由于工作面上、下順槽在掘進時,巷道周圍原巖應力場平衡狀態遭到破壞,引起應力的重新分布,在巷道周圍形成塑性破壞區,工作面推進向一側采空區應力疊加,受工作面回采的影響,在采空區四周形成支承壓力帶,支承壓力帶隨著工作面的推進而變化,支承壓力帶變化如果不可控,有導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支承壓力帶壓力變化可控,保證回采工作面生產安全的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根據采空區礦壓、漏風風速和臨界氧濃度進行劃分,其中,采空區礦壓包括應力增高區a、應力降低區b和應力不變區,“三帶”分別為自燃帶、散熱帶和窒息帶。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應力增高區a、應力降低區b和應力不變區分別對應的“三帶”為自燃帶,寬度為20~60m,散熱帶,寬度為5~20m,窒息帶,寬度為20~40m。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采空區漏風風速0.1~0.24m/min為自燃帶,寬度為20~60m,漏風風速≥0.24m/min為窒息帶,寬度為20~40m;漏風風速≤0.1m/min為散熱帶,寬度為5~20m。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采空區臨界氧濃度10%~18%為自燃帶,寬度為20~60m,臨界氧濃度≤10%為窒息帶,寬度為20~40m,臨界氧濃度≥18%為散熱帶,寬度為5~20m。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應力增高區a的峰值到煤壁為極限平衡區,向煤體內則為彈性區。
采空區回采工作面掘進向的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壓力,隨著工作面推進而向前移動,稱為移動支承壓力或臨時支承壓力;工作面沿傾斜和仰斜方向及開切眼一側煤體上形成的支承壓力,工作面經過一段時間的開采后,支承壓力相對穩定,該壓力稱為固定支承壓力或殘余支承壓力;回采工作面推進一定距離后,采空區上覆巖層活動將趨于穩定,采空區內某些地帶冒落矸石被逐漸壓實,使上部未冒落巖層在不同程度上重新得到支撐。因此,在距工作面一定距離的采空區內,也可能出現較小的支承壓力,稱為采空區支承壓力,由地質變化帶來的相對安全區域開采,保證采煤工作的安全,根據這些壓力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保證煤炭開采的安全生產。
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采空區漏風風速、采空區氧濃度分布、采空區遺煤溫升速度對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量化“三帶”的寬度尺寸,確定采空區回采工作面作業的安全區域,保證煤炭開采的安全生產。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三帶”劃分方法的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壓力示意圖;
圖2本發明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采空區支承壓力區示意圖。
圖中標記:1、煤柱;2、側支承區;3、采空區;4、前支承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煤炭科學研究院,未經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煤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417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