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洪澇災害震動感應自我救援浮船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12124.3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08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保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保根 |
| 主分類號: | B63C9/02 | 分類號: | B63C9/02;B63B7/08;G08B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洪澇災害 震動 感應 自我 救援 浮船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洪澇災害震動感應自我救援浮船,包括震動觸發機構,所述震動觸發機構頂部固定連接有撞擊警報機構,所述擴展電機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撐桿,所述擴展電機輸出端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間動轉軸,所述間動轉軸外表面活動連接有彈性撐桿,所述固定撐桿底部固定連接有浮船底板,所述彈性撐桿遠離間動轉軸的一端活動連接有浮船展板,所述浮船底板頂部位于固定撐桿之間設置有微電流觸發開關,所述浮船底板頂部位于微電流觸發開關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供能物料箱,本發明涉及洪澇災害技術領域。利用洪澇來臨的震動進行觸發,自我展開,并及時進行警報提示,便于人員及時就位,減少自我救援的時間,提高生存概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洪澇災害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洪澇災害震動感應自我救援浮船。
背景技術
中國是洪澇災害頻繁的國家,一直以來,洪澇問題都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而且洪澇災害具有響應時間短、破壞程度大等特點,現階段應對洪澇方式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如果受災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應對,只是被動等待救援,會導致人員生存率大幅降低。
根據中國專利CN109292038A所述,設置有雙體浮力系統,氣室底部采用雙浮體結構,以提高裝置穩性與安全性,氣室間通過單向通氣閥鏈接,以保證裝置破艙穩性;通過設立板架支撐系統,可以有效預防裝置座艙區域發生過大變形;通過設置拉鏈系統,以對折疊后救生裝置進行收納,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攜帶與存放。該設備需要人工進行及時展開,并進行充氣才能使用,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降低自我救援的時間,并且其折疊進行放置,難以及時進行尋找,不利于洪澇來臨時進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員生存希望。
現有的洪澇救援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降低自我救援的時間,并且其折疊進行放置,難以及時進行尋找,不利于洪澇來臨時進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員生存希望。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洪澇災害震動感應自我救援浮船,能夠解決在使用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降低自我救援的時間,并且其折疊進行放置,難以及時進行尋找,不利于洪澇來臨時進行自我救援,降低救援效率,降低了人員生存希望的問題。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洪澇災害震動感應自我救援浮船,包括震動觸發機構,所述震動觸發機構頂部固定連接有撞擊警報機構,所述震動觸發機構底部固定連接有弧形連接件,所述弧形連接件外表面固定連接有圓柱筒,所述圓柱筒兩側外壁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擴展電機,所述擴展電機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撐桿,所述擴展電機輸出端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有間動轉軸,所述間動轉軸外表面活動連接有彈性撐桿,所述固定撐桿底部固定連接有浮船底板,所述彈性撐桿遠離間動轉軸的一端活動連接有浮船展板,所述浮船底板頂部位于固定撐桿之間設置有微電流觸發開關,所述浮船底板頂部位于微電流觸發開關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供能物料箱。利用洪澇來臨的震動進行觸發,自我展開,并及時進行警報提示,便于人員及時就位,減少自我救援的時間,提高生存概率。
優選的,所述震動觸發機構包括架板,所述架板頂部和底部中間位置固定連接有圓筒,所述圓筒內腔頂部和底部中間位置均設置有撞擊抖板,所述圓筒中間位置設置有撞擊轉針,所述圓筒內表面兩側中間位置設置有磁性機構,所述架板相互靠近的一側且位于圓筒兩側固定連接有真空筒,所述真空筒內腔位于磁性機構上方設置有磁球。利用震動的傳遞進行設備觸發,避免人員自我操作,提升準備工作的效率,節約時間。
優選的,所述撞擊轉針正面和背面均與圓柱筒轉動連接,所述撞擊轉針包括撞針主體,所述撞針主體靠近磁性機構的位置均設置有磁性針尖,所述撞針主體中間位置開設有限制槽,所述限制槽內表面活動連接有加速球。利用重力強化撞擊力,提升撞擊效果,強化觸發力度,避免設備放置時間過長,保證設備正常啟動。
優選的,所述磁性機構包括磁感尖,所述磁感尖遠離撞擊轉針的一側固定連接有震動彈簧,所述震動彈簧遠離磁感尖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永磁鐵板,所述永磁鐵板貫穿真空筒并延伸至真空筒內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保根,未經劉保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212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異常處理方法及其裝置
- 下一篇:一種空氣循環式集液池取熱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