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BUM報文抑制方法、設備及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12113.5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11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孟志慧;向榮;蔡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7/32 | 分類號: | H04L47/32;H04L67/561;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董延麗 |
| 地址: | 250101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bum 報文 抑制 方法 設備 介質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BUM報文抑制方法、設備及介質,應用在網絡系統中,方法包括:第二葉節點判斷報文是否為BUM報文;若是,則添加相應標記后轉發至第三葉節點;第三葉節點丟棄報文。通過在BUM報文中增加相應標記,可以使得網絡側節點接收到該報文后,不再進行轉發,解決了BUM報文在二層廣播域內泛洪,占用網絡帶寬和設備的CPU資源以及MAC地址漂移等問題。并且基于MLAG的組網模式,具有更大的應用空間。而基于MLAG的VxLAN的組網,由CPU下發ACL規則后,由交換芯片控制報文轉發,可實現線速轉發。在單臺網絡設備就可以進行BUM報文的抑制,無需網絡控制器設備。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報文轉發領域,具體涉及一種BUM報文抑制方法、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目前在數據中心中,為適應云計算發展需求,通常采用扁平化設計方式利用虛擬可擴展局域網(Virtual eXtersia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網絡技術構建大二層網絡,使數據中心可以容納更多的虛擬機。而為提高數據中心網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單點故障而造成網絡通信問題,通常利用跨設備鏈路聚合技術(Multichassis LinkAggregation Group,MLAG)將兩個葉節點(Leaf)設備組成跨鏈路設備聚合組進行冗余備份以及采用多個脊節點(Spine)設備接入的方案提高網絡的容錯性。
在基于MLAG的VxLAN組網中,通常Leaf設備作為VxLAN隧道的終端(英文:VxLANTunnel End Point,VTEP),在VTEP中進行VxLAN報文的封裝、解封裝處理并依據VNI來決定BUM報文的走向。而對跨鏈路設備聚合組的兩個Leaf設備之間必須存在一條直連鏈路,且鏈路必須配置為鏈路聚合且配置為peer-link。peer-link鏈路是一個允許多個vlan報文通過的二層鏈路,以用于協商報文的交互及部分流量的傳輸。
但是現有技術中,當某Leaf設備收到網絡側VTEP發送的BUM報文后,進行BUM報文的解封裝處理,并依據封裝報文中VNI來決定將解封裝后的BUM報文送往哪個虛擬局域網(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時,由于兩個Leaf設備之間采用peer-link鏈接方式,所以跨鏈路聚合組的另一個Leaf設備也會收到由該Leaf設備解封裝后的BUM報文。此時,這里的另一個Leaf設備收到BUM報文后,會對BUM報文進行封裝處理并依據頭端復制列表,將封裝后的BUM報文發送到網絡側VTEP。這樣就會出現由源VTEP發出的BUM報文在經過網絡側VTEP處理后又轉發回來的問題。此問題會導致BUM報文在二層廣播域內泛洪,占用網絡帶寬和設備的CPU資源以及MAC地址漂移等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BUM報文抑制方法,包括:應用在網絡系統中,所述網絡系統包括第一葉節點、第二葉節點、第三葉節點,所述第一葉節點與第二葉節點之間通過peer-link鏈路連接,所述第三葉節點通過網絡與所述第一葉節點、所述第二葉節點連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一葉節點發送的報文,并判斷所述報文是否為BUM報文;若是,則為所述報文添加相應標記后,轉發至所述第三葉節點;所述第三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二葉節點發送的攜帶有所述相應標記的所述報文,丟棄所述報文。
在一個示例中,所述第二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一葉節點發送的報文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三葉節點轉發的報文;對所述報文進行解封裝處理,并發送至所述第二葉節點。
在一個示例中,所述第三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二葉節點發送的攜帶有所述相應標記的所述報文,丟棄所述報文,包括:所述第三葉節點接收所述第二葉節點發送的所述報文;判斷所述報文的出接口是否為VxLAN Tunnel接口;若是,則檢查所述報文是否攜帶有所述相應標記;若是,則丟棄所述報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浪潮思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21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