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及制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012078.7 | 申請日: | 2020-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73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張峰;付釗;洪榮墩;蔡加法;陳廈平;林鼎渠;吳少雄;吳正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352 | 分類號: | H01L31/0352;H01L31/0216;H01L31/0224;H01L31/0232;H01L31/105;H01L31/18;B81B1/00;B81C1/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張素斌 |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刻蝕 微孔 結構 sic 紫外 光電 探測器 制備 | ||
1.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所述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包括P+層、吸收層和P層環形電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微孔,所述微孔設于P層環形電極的內周,刻蝕微孔的深度從P+層刻蝕到達吸收層的上表面,以減少P層的無效吸收;
所述微孔的壁面設有熱氧化形成的二氧化硅鈍化層;
所述微孔的孔徑為1~10μm,微孔的間距為1~10μm,以使得微孔處吸收層完全耗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的形狀包括圓形、方形、六邊形、菱形;所述微孔均勻分布于P層環形電極的內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的類型包括4H-SiC pin紫外光電探測器和4H-SiC APD紫外光電探測器。
4.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的制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SiC外延片上做傾斜臺面刻蝕,然后通過光刻和ICP刻蝕的方式刻蝕微孔,刻蝕微孔的深度剛好將P+層刻穿到達吸收層,以減少P層的無效吸收;所述微孔的孔徑為1~10μm,微孔的間距為1~10μm;
2)在器件的表面生長鈍化層:先用熱氧化法形成第一層二氧化硅鈍化層,然后用PECVD法形成第二層二氧化硅鈍化層,最后用PECVD法形成最外層的氮化硅鈍化層;
3)開窗:利用ICP刻蝕的方式將包括微孔的有源區內PECVD生長的鈍化層全部刻蝕掉;
4)光刻做P層環形電極,將微孔包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的制備,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通過光刻和ICP刻蝕的方式刻蝕微孔的方法如下:用光刻膠作為掩膜,采用反膠的技術,甩膠、前烘、用掩膜板曝光、泛曝、顯影、沖洗,形成刻蝕微孔的圖形,在需要刻孔的位置沒有光刻膠,不需要刻蝕微孔處則有光刻膠作為阻擋層,最后通過ICP刻蝕形成微孔結構。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刻蝕微孔結構的4H-SiC紫外光電探測器的制備,其特征在于:第一層二氧化硅鈍化層的厚度為10~100nm,第二層二氧化硅鈍化層的厚度為100~2000nm,最外層的氮化硅鈍化層的厚度為100~200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大學,未經廈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12078.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爐熱風爐的球頂耐材拆除設備及拆除方法
- 下一篇:一種封閉劑及其制備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