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智能控制堆漚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009538.0 | 申請日: | 2020-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106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強;趙立軍;廖祺;李博鑫;李明金;張浩波;吳興梅;江顏;楊栩楓;尹杜澆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文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5F17/95 | 分類號: | C05F17/95;C05F17/964;C05F17/979;C05F17/9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40216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農作物 秸稈 粉碎 智能 控制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裝置,包括:堆漚倉(1),所述堆漚倉(1)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有進料口(11)和出料口(12),且所述出料口(12)底部設置有擋板(13),所述擋板(13)一端與所述出料口(12)一側旋轉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出料口(12)的另一側可拆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漚倉(1)內壁上橫向固定有多塊排氣板(2),且多塊所述排氣板(2)上設置有多個排氣孔(21);位于所述堆漚倉(1)最底層的所述排氣板(2)通過所述排氣孔(21)與外界的氧氣泵(3)相通;
其中,位于所述排氣板(2)正中心設置有旋轉軸(4),所述旋轉軸(4)與所述多塊所述排氣板(2)中心軸承連接,且,所述旋轉軸(4)兩側設置有多組攪拌葉(5),所述旋轉軸(4)的頂端固定有電動機(6);
所述堆漚倉(1)外壁上相鄰固定有驅動控制器(14)和溫濕度控制器(15);所述堆漚倉內壁上固定有溫濕度傳感器(16)和氧氣濃度傳感器(17);所述溫濕度傳感器(16)與所述溫濕度控制器(15)電性連接;所述驅動控制器(14)分別與所述電動機(6)、所述氧氣濃度傳感器(17)和所述氧氣泵(3)電性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漚倉(1)頂部設置有空氣加熱器(7),用于對所述堆漚倉(1)內的空氣進行加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12)底端設置有傳送帶,用于傳送堆漚后的物料。
4.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堆漚裝置進行堆漚,包括下述步驟:
1)將農作物秸稈粉碎至20-30目,然后以清水對秸稈進行噴淋,得原料,備用;
2)將步驟1)所得原料和微生物菌劑放入到所述堆漚倉中,進行堆漚;
3)打開空氣加熱器,對堆漚倉進行加熱,當堆漚倉內的溫度升至50℃時,停止加熱;
4)打開外界的氧氣泵進行供氧,每隔3-4h,打開電動機,對原料進行攪拌;
5)堆漚3-5天后,得到發酵料,將發酵料從出料口排出,并通過傳送帶運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噴淋后的秸稈含水量為50-6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微生物菌劑包括: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桿菌,且,兩者的體積比為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原料和微生物菌劑的體積比為(10-20):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農作物秸稈粉碎后堆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供氧的速率為:1-3m3/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文理學院,未經重慶文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009538.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人機攝像頭新型云臺結構
- 下一篇:一種可便于更換燈泡的路燈





